近日颁布的《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用一个章节对“家属安置”做出了规定。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退役军人在办理家属随调随迁时应把握好哪些方面呢? 1.条件要充分。地方人事劳动部门对人事档案的审查非常严格,特别是现在地方人员录用后,必须要缴“五险一金”,工作调动时一同转移。当前,养老保险的管理十分规范,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员工和事业单位人员、行政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纳方式和标准都是不同的,审查也相当严格。因此,退役军人家属如果要办理随调安置的话,必须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地方才好接收并安置。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说办了随调而“速成”的人事档案,就很难通过审核。“速成”的家属人事档案,一般情况下存在的漏洞都会比较多,被退档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照顾接收了,补缴纳养老保险也是个大问题。曾有人找关系给配偶办了录用手续,建了档案,空挂在一个单位,随调安置到一个事业单位后,仅需补交的养老保险和滞纳金就非常多,得不偿失,最后不得不放弃。 2.档案要完整。随调家属的档案的主件要齐全,特别是人事劳动部门的招录手续、定级表、劳动合同以及增资表等缺一不可,而且整个档案要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每次工作调动都要有相应的审批手续,由企业调到事业单位,或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调到半自收半拨款事业单位、由半自收半拨款事业单位调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因涉及工资构成及养老保险标准的变化,都要有相关的审批手续。特别是以前有工作单位,随军后调动到部队驻地单位的,要有调出调入地市级人事劳动部门的审批表。比如,有位转友爱人原来在国企工作,下岗后档案存放在人才中心,并一直缴纳养老保险,爱人随军后又招工挂在驻地一家企业,形成了两套档案,如果随调的话只能从后来招工时计算工龄,以前的工龄及养老保险都不能接续。 3.期望要合理。随调家属大都把目光锁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是按照原来的身份对等安置还好办理,但如果原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想进机关当公务员,在企业单位工作的,想进一个全拨或差拨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企业工作,哪怕是效益很好的大中型企业,哪就比较难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凡进必考,且大多处于超编或满编状态,进人受严格的编制、职数和专业的限制。即使原来是公务员的,也并不一定就能顺利安排进合适的机关单位,其他随调家属受自身特点和条件的限制,进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拔款事业单位也很难,大多要安排到企业。因此退役军人和随调家属,一个是要面对现实,转变就业观念;另一个是,事前要做足工作,确保愿望能够实现。 4.工作要做足。如同退役军人转业安置要积极应对一样,家属随调安置也不是说依据规定就能完全实现愿望,同样需要积极沟通,做足工作。安置前,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介绍情况,反映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及时了解进度;工作安排以后,如果遇到接收单位不让报到上班的情况,或上班后没有按规定落实编制、岗位等情况,要及时向军转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尽快协调解决。 5.安置要同步。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政策规定,随调家属要和退役军人同时安置,同时发出报到通知。因此退役军人有家属需要随调的,要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和家属的工作安置同时展开进行,切不可把家属随调安置的事情放到自己安置好以后再说,这样也会错失机会。
近日颁布的《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用一个章节对“家属安置”做出了规定。那么,在实际操
职场熙熙攘攘
2024-08-02 17:09:52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