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到星期天啦,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星期天是我们全家聚会的日子。 一般说来家人聚会都是在爸妈的家里,俗话说,爹娘的家永远是儿女们的家。可是我们的家人聚会却是在我的大儿子家里,屈指一数大概也坚持了六七年啦。 情况是这样的:我和老伴从农村学校调到县城学校,最初是住在老伴所在学校的两间半的平房里。两年以后,我所在的中学建起了教师家属院,分给我一套小三室一厅的楼房,我们顺理成章地在中学教师家属院安了家。从农村草房到县城的大瓦房,又从大瓦房搬进了楼房,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全家人高兴得心花怒放。亲戚们听说我搬进了新居,有的打电话祝贺我的乔迁之喜,有的亲自上门来给温锅助兴,好一番喜庆景象。 当时我的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二儿子也在外地上大学,我和老伴还有在读中学的三儿子住在这套楼房里感觉还挺宽绰。可是几年过去,孩子们先后参加了工作,谈了对象,结婚生子。虽然他们先后有了自己的住房,可是逢年过节,星期礼拜来到家里,就感到这套64平米的小楼房拥挤不堪了。加之我和老伴年事渐高,无力照应这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后来孩子们做了个决定:除了大年初一来给老人拜年吃饺子以外,其他时间尽量不要一起来家里,更不要在二老这理吃饭。怕的是我们老两口子受累。 这个不成规矩的约定,有点不太近乎情理,情感上也说不过去。即使有时到饭店聚餐,总是没有家的味道。再说啦饭菜的口味,卫生的条件也是要讲究一点的。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儿子这里建起了庭院和住房,敞亮宽绰,于是大儿子儿媳就决定以后逢年过节,星期礼拜一律到他们这边来,约定成俗,形成了规矩,大儿子这里就成了全家聚会的地方。尤其是我的老伴走了以后,我住在大儿子这里,全家人也把大儿子这里视为家庭的中心。 几年以来,每当双休和节假日,全家人齐聚一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享受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家庭气氛。说实在的聚会也不单单是为了吃喝,而是浓浓的亲情,一家人工农兵学商,老中青少幼,十几口子人四世同堂,谈学习,聊工作,说故事,唱红歌,记得我还曾带头高歌,一曲高亢洪亮的《骏马奔驰保边疆》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又要到星期天啦,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星期天是我们全家聚会的日子。 一般说来
黄桃说生活
2024-09-02 17:53: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