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 摘录📝
第二部分 自我
第五章 「大学的使命」
P70 在种种讨论、对话和激辩中,我们妄自认为,铸成幸福生活及健康社会,只需要经济实力足矣。
P72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思考并不是简单地为某个领域服务(比如如何解决方程式或者如何分析文章),甚至不是获取跨学科的工作能力,思考实质上是培养出思辨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从你出生开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包括现实故事、虚幻神话、固有认知、价值观和神圣的言语等已形成了你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感知。
“你的灵魂就是你生活的一面镜子”。
P73 整个社会如同大混合体,充斥着广告信息、政治宣言、对社会现状肯定的新闻报道、流行文化的陈词滥调、政党社团以及阶层的教化式理念、每日在社交媒体上互传的无聊段子、父母善意的谎言以及朋友参与的社交活动,等等。我们无时无刻不浸泡在各种口号式和教导式的宣传中,我们与事实真相渐行渐远,也越来越缺乏自知之明,柏拉图称之为“doxa”(常识,即一己之见、单方感知或偏见)。
真正的教育(即“博雅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先要认清它,其次质疑它,最后从新的角度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
P74 大学给每位学子提供了一次真正思考的机会:远离社会,暂时摆脱来自家庭影响和职业规划的束缚,站在远处以纯净并批判的眼光审视整个世界。
P75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迎接社会,而不是给学生一份个人简历。
P76 济慈所定义的“灵魂”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己,一个由道德、理智、感知和情感所构成的完整的个体。之所以称此世界为“灵魂铸造之谷”,就是因为我们的经历本身就是建立完整个体的坩埚。
P77 作家路易斯·拉帕普引用一位老教授的话,“教育是一种自我疗伤”。
大学是我们应该开始为自己做决定的初始阶段。
两个极具智慧的问题,等着我们回答:(1)什么是优质的生活?(2)我该如何拥有那样的生活?
P79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大学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转变为成人。
大学的4年,也就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最黄金的4年,倘若仅仅是为了职业做准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那简直是荒谬至极。如果有人真的以此相加于你,那么他已经对你进行了一次掠夺。如果你在大学毕业之际与你入学初期并无区别,你的信念、价值观、愿望以及人生目标依旧如故,那么你全盘皆输,必须重新开始。
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