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一句: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游梁公隼
2024-10-01 14:20:36
《朱子家训》有一句: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梁公隼解:
1-屈志者,守藏其锋芒,不表现自我、不露才、常谦虚,养正气以待时。老成就是阅历丰富而成熟,不轻佻。《易.明夷》曰:「用晦而明」、老子:「大智若愚」即此也。人多识用「明」,而寡用「晦」,及其老成,阅历广博,方知「晦」乃上智。屈志老成,是中国文化其中一高深的学问。
2-《易系辞》:「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是一种在树枝上屈曲蝺蝺而行的小虫,牠要先屈才能伸。龙和蛇,也要在寒冬困境中盘缠保命,才能于春季应雷奋发。物之屈,正以助其伸,而非死守待毙。今人多识伸,而不识屈,因读古书不足;明了屈伸之理,便要两用。
3-少不能屈,及壮必好斗。今之家长,其子女于学校受些微委屈,便要为其「出头」抵抗,而不教导子女顺时屈伸之理,是反令子女能伸不能屈,乃至性格倔强、不容、不忍人,他日一旦受挫,心伤更重,乃源自小家教乖坏所致。
4-西方教育,教人批判、保障自己利益及提出不满;中国古之贤人则教人接纳、卑己以让人、损己以益人。那是因为圣贤看得远大,以虚包人,求更的和同利益。如人人求眼前利益、示不满,则如孟子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欲使民风纯善,必须明白「屈」之理。此外,「屈」了之后,又怎样「伸」呢?就是:「为善、行义、建事业、御国寇、治心魔」,那就是「伸」了。「伸」要凭「屈」做基础。
5-能屈志,又老成之人,有上智上勇,其屈也机,其伸也当,当可相依矣。《易》理「用晦而明」,就是能屈之智者。
6-为什么屈志老成的人,你有急事须帮助时,他可依托呢?因为他有内德、经验和智慧,如他答应你,不是随随便便、嘻嘻哈哈装作的,是深思而任远的。相反,轻佻而多饰的人,他不是随便允诺,便是计算利益,那就不可相依了。
---------------------------------
重注《朱子家训》,逐句精解。希望一年后找到出版公司出版,免费赠送想看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