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在晚明之后,白银成为事实上的本币,不但民间的大宗交易与长途贸易都使用白银,政府赋税也折银征收。然而,白银尽管是贵金属货币,但物理搬运还是比较麻烦,明末之时,民间有一些商号已私自发行会票,用于白银的长途汇兑。生活在明末的陆世仪说:“今人多有移重资至京师者,以道路不便,委钱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师取值,谓之会票。此即飞钱遗意。” 同时代的陈子龙也说:“今民间子钱家多用券,商贾轻赍往来则用会(票),此即前人用钞之初意也。” 他们都建议政府设立官营的汇兑机构:“宜于各处布政司或大府去处设立银券司,朝廷发官本,造号券,令客商往来者纳银取券,合券取银,出入之间,量取路费微息,则客商无道路之虞,朝廷有岁收之息,似亦甚便”。“岂有可以私行,反不可以公行者”?但明政府显然无意于开发金融工具,陆世仪设想的“银券司”始终都未能成立。各地税银解往京师,还是采取古老的纲运,他们倒是发展出一种叫做“银鞘”的押运技术:“以整木一段,锯开凿孔,放入元宝,合而为一,外以铁筢束之,曰‘银鞘’,十锭计五百两为一鞘。” 与宋政府采用的便钱汇兑相比,可谓有着古代与近代之别。
明王朝在晚明之后,白银成为事实上的本币,不但民间的大宗交易与长途贸易都使用白银,
香彤评过去
2024-10-02 21:29:4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