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读”和抓“双基”,越来越“泛化”。 不少语文课,出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4-10-27 10:22:34

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读”和抓“双基”,越来越“泛化”。 不少语文课,出现不抓“双基”训练的现象,流行老师闭嘴,学生不着边际地随心乱说。把讲解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关进笼子,却把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凸显在很高的位置,满堂都是哗然,满堂都是廉价的表扬和普遍的肯定。 纵观所有虚化的“泛语文”现象,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文字太浅,形式华丽虚化,思想内容太深。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实在令人担忧。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于漪老师说:“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的深层编码,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语言文字里有哲学智慧,有伦理道德,有风俗习惯,有审美意识,稍加触摸,就会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语言文字是‘体’,人文内涵是‘魂’,二者要融为一体,‘魂’要附‘体’,‘体’中要有‘魂’。硬要剥离开来,语言文字就变成僵死的符号,‘魂’就无处安身。”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内涵的紧密关系。 很难理解,许多教师不从语言文字入手,不从文本入手,不从课文的具体字词和语境入手,是如何让学生去深挖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的? 语文教学的根基在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和运用。如果忽略了字词的斟酌、语句的赏析、篇章结构的剖析,又怎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呢? 没有对语言文字的扎实掌握,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无物。 要重视“双基”训练,让学生在字词的积累中丰富词汇,在语句的品味中感受韵味,在篇章的研读中提升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教学回归正途,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畅游,汲取其中的智慧和情感,感受语文的魅力与力量。而那些虚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语文教学迷失方向,让学生在表面的热闹中失去对语文本质的把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警惕和反思的。

0 阅读:3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