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泰三年,朱祁钰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可气坏了“叫门天子”朱祁镇的忠臣、山西巡抚朱鉴。 朱鉴上书当朝首辅陈循,为朱祁镇父子喊冤,从朱祁钰到群臣被他骂了个遍。 朱鉴首先讲,“迩奉明旨,更封沂王,仆窃远闻,心殊不安。” 这一年,朱祁钰废掉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把朱见深封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这个事情朱祁钰做得不地道,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在混乱中登基当皇帝,是有条件的。 大明皇位将来要传给侄子朱见深,此事在太后与群臣心中早有备案,大家已经默认了这种安排。 如果朱祁钰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历史的发展也许是另外一条脉络和进程。 朱见济于第二年、景泰四年就不幸夭折,年仅十岁,这孩子死得不明不白,十分蹊跷。 朱鉴接着讲,“夫前者至尊蒙尘,宗社安危,非得长君,人心未定。姬旦辅成,不得已也。今銮舆既归,历数有在,委裘而治,亦无不可。” 朱鉴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朱祁钰,之前国势维艰,暂且让你作天子,是出于迫不得已,现在你哥哥回来了,你就该让太子朱见深登基,宁可立个小皇帝在朝,那才合法统。 朱鉴开始骂群臣不能扶保太子朱见深,“太子仁孝,天下共知,在廷文武群臣,共主不能夹辅,乌可易置?仆复何言!” 骂完群臣继续骂朱祁钰,“陛下于太上皇,论骨肉,则当避位以全手足;论尊卑,则当固让以尽君臣。” (朱祁钰:“你教我做事?”) “奈何借口防微,反为幽闭!珍羞节其日膳,雉堞增于宫墙,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你朱祁钰克扣兄嫂的食物用度,深院高墙,形似监禁,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家伙,下一句就该说 “勿谓言之不预也”了吧? 土木堡之变时,朱鉴是山西左参政,朱祁钰登基将他晋升为山西布政使,后再升山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三年升官两级,要说朱祁钰对朱鉴也有知遇之恩,挺够意思了,但朱鉴不吃这一套,依旧要为朱祁镇鸣不平。 朱鉴有自己倔强的理念,或许这就是文士风骨吧。 朱鉴这样难缠,首辅陈循不痛快,景泰帝朱祁钰更是恼火,有大臣开始给朱鉴出难题,在政务上为难他。 到这年年底,朱鉴干脆不干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辞朝致仕,返回老家福建泉州,当然退休待遇还是有的。 后来,朱祁镇复辟,景泰朝的首辅陈循被廷杖一百,贬戍铁岭卫。 七十二岁的老汉没被当场打死,肯定是锦衣卫手下留情了,否则筋骨尽断,哪有他的活路。 天顺六年,朱祁镇开恩,将陈循削籍为民,从铁岭卫释放其归家。 陈循这才得以生还故乡江西吉安,不久,陈循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再当皇帝,朱鉴喜出望外,专程赶到北京,上表祝贺。 朱鉴在故乡泉州悠哉林泉,过了二十五年的惬意生活。 成化十三年,朱鉴去世,终年八十八岁,成化帝朱见深钦赐祭葬。 #明朝#
明景泰三年,朱祁钰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可气坏了“叫门天子”朱祁镇的忠臣
海天历史
2024-11-01 08:36: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