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在碰撞中遇见自己的
徐百亿来了
2024-11-07 18:31:13
昨天我的邻居加班到很晚,平时我们都相互照顾于是我帮她遛狗,两只狗,我溜了两趟。第二只小狗最近做了手术所以是抱着的。电梯里遇到了一个阿姨,阿姨说,你们年轻人把狗照顾得真好啊。我应付着说,嗯嗯,是。然后阿姨说94栋有个女的,她的狗每天都吊着一只腿,好造孽哦。我心想,该不会说我家的狗吧。(治了一年不见好转反而肌肉萎缩腿不用了,每天用三条腿走路。)然后阿姨又补了一句,肯定是主人打断的。我简直瞳孔地震,说,也有可能是狗狗自己摔断的。阿姨连忙否定,怎么狗还会把自己腿摔断,肯定是打断的。我。。。。可笑我站在你面前你都认不出来那个主人是我。我完全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因为她造谣的根本不是我,只是一个她自己臆想的形象。
我把我的偶遇发给邻居看,她说,没想到你在小区的人设是这样的,还不知道背后被造了多少谣。我哈哈大笑。
经此一役,我发现我真还挺淡然的。
另一件事,一个朋友某天对我说,因为我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多定义,而那些定义跟大家普遍所理解的不太一样,所以沟通的时候容易被人误解。听到这话,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我的表达有问题吗?今天忽然想起这件事,我忽然又有了新的答案,就是我到底是她说的那样吗?我想了一会,我是这样,但是也不是这样。
我明白为什么别人会给我贴上这样的标签,第一是,长达6年多的运营和培训职业生涯,我其实一直在刻意训练过我的表达,我说出来的话,必须连小孩子都能听得懂,所以我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运用了大量地定义词。很多时候为了能够让别人理解我背后的意思,我会使用技巧性语言进行陈述。
但是这两年的沉淀,但其实我很清楚,在「我」的这片土壤里,我对于万事万物都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杯子也可以是碗,限制性信念也可以是保护自己的枷锁,二元对立的世界是我过去的价值观,现在主要是没关系,都可以。再加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体系已然建立,但是一旦说话就容易被误解,可能这就是马东说的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我没有一定要坚持的东西,它们不过都是我理解世界和自己或者表达的一种载具而已,我不愿意跟人争论,一般讲到最后都发现是表达引起的不同,但是发心都是好的,不过方式选择不同而已。
如果别人会误解「我」,我也懒得解释,时间会证明一切,所有人的想法也都会变化,就变成更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因为我的漫漫长路,需要更多精力和时间。
0
阅读:0
范德瓦尔斯方程
好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