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可唯、艾怡良、魏如萱先后在2024年底发行专辑,至今我没有对这三张专辑发表过评论,只是就专辑的先行曲表达过一些看法,仅此而已。
后来写了一些文字,其实也不是评论这三张专辑的,比如我说华研国际很擅长做,在流行与文艺之间游走的专辑,这不仅限于郁可唯的专辑,华研国际做的很多专辑都是如此。
比如我在看了魏如萱专辑的班底后,看到她与不同的创作歌手合作,唱了其他歌手写的歌,我想表达的就是,创作歌手也可以唱别人的写的歌曲,这样也不错。
结果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这些全部被曲解。最可笑的是,说魏如萱唱了别的创作歌手的歌,竟然把艾怡良给扯了进来,说我在暗戳艾怡良。
坦白说,这三张专辑我都听了,郁可唯的《我怪》与艾怡良的《我的问题该问谁》听了好几遍,魏如萱的《珍珠刑》听了一遍。
那些说我暗戳艾怡良的人,不好意思,我最喜欢的是艾怡良的《我的问题该问谁》专辑。
她写的旋律一直都在我的审美之中,虽然我也会对标,但是我对标的也是艾怡良的创作。
我一直以为《Forever Young》是艾怡良到目前为止再也没有逾越过的创作巅峰,本来创作这件事也是讲究灵感的,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创作人写出了好的旋律,大部分的听众买单,市场也认可,可遇不可求。
这张专辑,尤其是慢歌我还是越听越喜欢,其中《给她的话》就是我的第一耳作品,第一次扫这张专辑的时候,这首歌就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其次《那是有你》、《那天的爱呢?》都是属于越听月好听的作品,与上张专辑《我多想变成她》、《我这个人》一样都是慢热、耐听的。
中快板作品,《怎么演怎么不像》、《我的问题该问谁》、《小黄狗》、《三分钟热度》,多元的表达都踩在掌控的水平线之上,我是收货的。
艾怡良的创作有自己的模式特色,这是风格所在,听多了之后就会定型,这是任何创作歌手都会有的问题,但不是毛病。
所以我才会表达创作歌手也可以与其他创作歌手合作的想法,这样也许会有更多的新鲜感,但绝对不是说创作歌手本人灵感枯竭,写不出歌,写不好歌,需要唱别人的创作。
不解的是,竟然有网友表示创作歌手唱别人的创作说明歌手本人的才华不够,创作不成熟才去唱别人的歌,我真是无法接受这种言论,过于主观甚至偏激。
此外这位网友还表示很少有人听歌会关注词曲作者。
不好意思,我是非常关注词曲作者,我听歌的习惯就是先看词曲作者,如果是非创作歌手的专辑,我甚至会根据词曲作者来优先选歌听,我相信听歌关注词作者的听众不会是少数。
最后想说,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自认不是喜欢拉踩、比较的人,所以我的文字中已经尽可能地去避免这些出现,怎料现在的听众都很敏感,动不动就对号入座,更喜欢无故带风向,挑起事端,让人无可奈何。
听歌不要带着太多的戾气,看文字也是,不需要加戏与敏感。
不是喜欢了这个歌手的音乐就一定会讨厌同期发片的另一个歌手的音乐,也不是没有赞美一张专辑就是厌恶这张专辑。
明明没有,非要觉得有,那是心理有问题,该去看心理医生!
有时间再聊聊郁可唯与魏如萱的专辑,一直看我文字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这两位歌手的音乐好感度并不低。
祝大家听歌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