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变真离婚女子获280万赔偿 当“假离婚”变成真离婚,财产分割约定还有效吗?
[红书R]在司法实践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假离婚。离婚登记一旦生效就具备法律效力,不能因当事人的私下协议而归于无效。而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则需要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达。
法律上有“假离婚”吗?
[红书R]离婚有两种途径:一是协议离婚,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后,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后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二是诉讼离婚,一方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离婚或判决准予离婚。
无论是通过民政局进行行政确认,还是通过法院进行诉讼,夫妻双方的离婚行为都是真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身份关系一旦改变,不会单纯因为“当初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就失去法律效力,所以在法律上,并不存在什么“假离婚”,“假离婚”只是民间的一种较为形象的提法,而不是法律术语。
[红书R]当“假离婚”变成真离婚,财产分割约定还有效吗?
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司法实践中,很多“假离婚”案件签署的离婚协议究其本质,是双方为规避国家政策、获取非法财产利益而约定解除婚姻关系的虚假意思表示,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也非双方对财产归属的真实处分方式,因此,假离婚案件中,关于财产分割等条款当属无效。
[红书R]假离婚的当事人可能是出于规避限购、贷款政策、减免税费、拆迁分房、户口迁移、逃避债务、提供担保等种种原因,试图获取政策之外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假离婚”存在较大法律风险,大部分“假离婚”在当初都会觉得反正是假离婚,财产给谁无所谓,所以往往约定房子、“票子”都归一方。到后来,假戏真做,房财两空,给别有用心的人带来可乘之机。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假离婚”确有“真风险” ,感情或许没有那么禁得起考验,劝君三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