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10万,可以重挫美股美债? 先说结论,全世界经济认知出现了严重问题,世界财富的产出口,只剩下政府财政支出了。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已经失去了所有价值产出的功能,这是极其悲观的一种集体认知。由于全世界都在执行资本中心论,及美元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的逻辑,让资本认知取代了世界集体认知。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经济结局,也就是就业数据越是优秀,对金融资产伤害越大。 非农数据,也就是美国城市就业单一数据,并不能代表美国全部水平,更不能代表美国所有生产力。当然,坚定信仰金融空心化资本主义逻辑的人除外。从美国银行贷款结构来看问题,银行一般有两大核心资产,一个是城市为核心的房地产按揭,一个是农村为核心的农业贷款项目。这两个是现代银行一切的基础,之后才是实体行业贷款,与高科技企业的风投贷款服务。而美国银行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那就是进入全面购置美债而盈利的阶段。了解美国的人都是清楚的,在克林顿大搞贫富差距拉大的经济奇迹时,美国各地方政府也进入了全面破产的阶段。为了稳定这一格局,美国地方全面放弃了地方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将当地区人们的现金,以地方债务的形式融过来购买美债,再以银行杠杆的模式,扩大美债收益,来填补美国地方政府赤字问题。 这就是美债规模不断暴涨的,其中一个核心要素。也就是由地方主导投资,转变成联邦投资,但由于美国政客的无能,以及美国政治制度拉皮条的性质,导致联邦资金并不能形成对美国全国的普惠制度。也就呈现出,美国全面停止发展,而美国复合体经济却在不断资本化。也就导致,美国国内只有一部分人才能赚到钱,还都是联邦政府的财政资金。而通胀给美国带来的却是普通市场的繁荣,反映到数据上,也就是非农就业数据不断的在超预期,因为通胀可以带来利润。 而非农就业数据优秀,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工资水平在上涨。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尤其是媒体的报道,美国工资水平的上调,是建立在双倍工作任务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也是美国社会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体现,难道不是吗?所以我总是在说,物极必反,正义过头了,也就等同于邪恶。 当然,也不能排除美国非农数据造假问题,这边在不断超预期,随后就开始疯狂下修数据,为下一次超预期做准备。虽然这种行为很是可耻,但也说明,美国经济掌权者对于经济调控的情绪方向在哪里?毕竟,对于自由市场逻辑的破坏性,美国人要比我们了解的更多,更深刻。也就是说,在美国经济掌权者眼中,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已经触碰到了泡沫的边缘,所以是需要管控的。 在我看来,这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全社会都将收入押宝到金融收入上,长此以往,必将引来的就是毁灭,这一点依然是美国人比我们了解的更为透彻。而美国独有的,彻底疯狂的杠杆文化,却是曾经带给美国一定的繁荣,但这种繁荣依然是不可持续的。但就是这样的杠杆文化,总是会将金融政策效果无限放大,导致美国金融调控的失效。毕竟金融并不是普惠制的,这对于美国经济掌权者来说,至少正常逻辑上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也就出现了对金融市场的强力干预。 用美联储正义的角度来阐述,美联储的美元利率政策是服务于就业率的,既然就业率不断超预期,那么美联储的美元利率政策,就没有必要继续做多。这中间的逻辑,与美国金融资产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媒体却将这一问题混为一谈,重点就是在营造痛苦感,毕竟有钱人要的总是短期收益,只有普通人才会考虑生存下去,这样的长期问题。那么作为国家来说,是要考虑长久,还是看短期,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美国是没法破产的。 而美股的暴跌问题,对于资本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伤害,尤其是美国老钱。而且,股票这东西,没有交易,就不会存在价格波动,既然价格波动如此之大,也就代表着资本已经提前离场了。所以,美股的暴跌,对美国没有任何影响,毕竟美国并不是代表所有美国的利益,自由投资者和小型金融机构,并不在美国考虑的范畴之内。而且,目前的美股上涨,只是依靠金融扩张来实现的,并不是企业的实际产出。涨的太多,这对美国并没有绝对的好处,反倒是害处挺大。 再来看美债。虽然美债收益率上涨,对于美国财政部发债不利,但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印钱问题而已。但还是那个老问题,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波动。虽然美债收益率上涨,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利于美国地方政府收益的。但并不是马上起效的,反倒是浮动亏损问题,目前依然严重。只有到了美债到期时的旧债转新债之后,美国地方政府收益才会提高,回归到印钱这个简单问题上。所以我认为,这就是美国对内的自我调整,并不值得恐慌。但是从外汇储备角度来看问题,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因为浮动亏损的影响,其他主权国家会放弃抛售美债。但对于其他主权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是极其严重的。 美国这样的金融国家,这次调整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晴天霹雳,但投资者也不是美国人,难道不是吗?某些带节奏的媒体和个人。
为什么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10万,可以重挫美股美债? 先说结论,全世界经济认知出现
依柔谈国际
2025-01-11 13:07:56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