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底,三机部派了一个小组去埃及接收米格21MF。小组一共8个人,除了翻译,都来自611所和132厂。他们要接收的飞机是埃及装备的米格21MF,制造于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米格-21M(米格-21SM的出口版),二者最大的区别是MF版安装了R13-300发动机,以及和SM版一样的RP-22雷达。埃及原有235架米格-21,在和以色列的战争中损失了225架。战后埃及又从苏联获得了大约110架MF版。 三机部驻外人员已经和埃及空军事先商定,移交两架米格21战斗机给中国。技术小组的任务是,确保这两架战斗机的技术状态,并监督拆解和运送。 到埃及之后,8人小组先对2架将要移交的飞机做了检查。两架飞机,一架是米格21MF,另一架是米格21YC教练型。检查后完毕,埃及飞行员还要再专门做一次试飞,让中方小组确认飞机的状态是否一切正常。随后,技术小组监督埃方把飞机拆解后再油封,之后装箱走海路运回中国,承运的是中国远洋公司的货轮“银川号”。 当时这个中方小组8人都住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因为中国曾多次援助过埃及,因此埃方对小组成员非常友好,专门指派了一名中校当联络官。中方成员之一的屠基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接触到的(埃及)基地、修理厂的官兵对我们都很友好,和我1976年那次来访,在态度、坦诚、出手大方等方面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估计这与我国已援助他们不少歼6有关。” 这次埃及同意移交给中国的两架飞机,都只飞行了600多个小时,还没有到大修时间,都在正常使用。除了飞机,埃及空军还移交了一套副油箱、弹射弹、救生伞、救生包和全套发动机的履历本,以及K13空对空导弹3枚、空对地火箭弹6枚、23毫米航炮炮弹200枚。 在小组临走前,埃及人又大方的增加了两台只用了几十个小时的发动机。这两台发动机虽然在等待修理,但问题并不大,只是一级叶片上被沙子打出了一些小坑。三机部这个小组在埃及的额外收获很多,除了飞机、发动机、弹药这些大件,埃及人还转交了一批新旧设备仪器,加起来一共有111项之多,其中包括起落架、坐舱盖、机背油箱、机翼、弹射座椅、通信电台、轮胎等等。虽然其中很多都是旧的,但已经经过返修,是随时可以使用的备件。 临回国前,小组又在一个修理厂的角落里发现一堆比较完整的飞机残骸。这些东西对埃及人来说已经没用,但对拥有仿制能力的中国来说都是可以参考的样品。于是小组试着向埃及联络官提出要求,这些东西能否也赠送给中国。这个联络官非常痛快地回答,你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角落里的这21种飞机残骸,也和其他零配件一起打包运回了中国。中国接收小组还提出“借阅”的要求,找埃及地勤人员、修理工程师借了各种说明书一共44套。 三机部接收小组一共在埃及逗留了一个月,可以说是收获颇丰,除了飞机还带回很多很有借鉴意义的零配件和资料。他们回国后总结之所以收获很大,有三个原因:一、出国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效率很高;二、出国成员知识面广、都是技术行家,所有的问题都提到了点子上,要东西也都要到了点子上;三、在埃及时非常尊重对方,双方关系处的很好。 其实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此前中国对埃及的无私援助,让埃及人对我们充分信任才有这两架飞机的顺利交接。另外,除了米格21MF,中国还从埃及获得过若干架米格23供科研和评估使用,并在此基础上立项了强-6攻击机。
1978年11月底,三机部派了一个小组去埃及接收米格21MF。小组一共8个人,除
今晚历史
2025-01-19 06:42:49
0
阅读:3216
约翰-乔治-史密斯-保罗-冯-汉斯-牛顿
可惜!强六攻击机因为发动机、可变后掠翼超重、航电系统等拖累而下马
sokiy 回复 01-20 06:12
当然,官方说法强6是因为发动机等配套跟不上下马了,所以才进行不下去的……然而,窝扇6下马的原因居然是强6等配套使用的飞机下马了,所以失去了配装飞机,然后下马了……你说到底是为了啥,没钱呗
用户10xxx28 回复 01-19 23:22
当时穷得叮当响
用户94xxx31
根据米格—21FM我国1980年代中期制造出歼—7 三(输入法里找不到罗马数字3),试飞后不满意,所以没有量产。
用户94xxx31 回复 用户25xxx92 01-21 08:05
哦,[点赞][点赞]
用户25xxx92 回复 01-21 07:42
生产了50架,没当主力用
刘新云
那时我国的航电连支持造全天候战机都做不到。
波波沙 回复 01-23 22:29
航电是美国与法国给指引上道的。
用户17xxx89
强6?
进击的老王 回复 01-21 10:30
多看书[并不简单]
用户14xxx77
米格23不适合作为战斗机,只适合做截击或者舔地。
宽容
有幸在山洞里看过那架米格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