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不公布期末成绩却有家长不领情#】期末考试结束,这几天“神兽”们放松,不少家长却悬着一颗心:孩子的期末“盲盒”,到底会开出惊喜还是惊吓?
张女士的女儿在杭州一所公办小学就读,孩子上三年级。经历了前两年的非纸笔测评,今年算是孩子第一次参加真正的期末考试。考完两三天,张女士想着要不要问问老师成绩,结果班主任就在群里发出了一则通知,让家长别问了,期末考试成绩按照规定,是不能说的。“考都考了,成绩却不能说,那考试的意义在哪里?”一些家长感到很难理解。
众所周知,以分数论英雄是公众对当下教育的最大诟病。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几分之差很多时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对分数极为看重的孩子,却常常分分计较,不达满分誓不罢休。倘若家长也在意分数,那么孩子更是压力山大。一位朋友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9分,却依然感到很难过,便是典型的唯分数论导致的恶果。
为了有效缓解孩子的竞争压力,早在1998年,杭州就下发了《杭州市小学生等级制学业评定方案的通知》,上城区从1998年起作为杭州市的试点城区,就着力改革学业评价制度,推行小学生取消分数,实行等级制学业评定。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要求,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换言之,不公布学生的期末分数,是淡化分数竞争、注重多元评价的一种探索尝试,意在减少学生间的横向比较,避免出现分分计较的现象,进而有效缓解学业压力,值得点赞。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了很大的阻力。2018年,杭城中小学举行休业式发放学期成绩单,杭州凤凰小学就收到一条投诉:因学校不公布期末成绩,家长打了市长热线12345。当时的校长缪华良表示,不公布期末成绩是学校在2017年定下的铁律,不会因为家长的投诉而改变,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7年之后,期末不公布成绩的学校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是不少公办小学的普遍和常态做法,但不同学校、不同班主任,操作“尺度”上存在一定差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学可以适当淡化分数,可在升学指挥棒下,中考、高考哪怕是一分之差,命运都会截然不同。正因如此,很多家长觉得,期末成绩还是应该公布,“对比自己的成绩,考得不好的同学就知道羞耻了,可能会奋发图强。现在不公布,打闷包,不知道自己的准确定位,到了大考可能就懵了。”小学不讲分数,只用优、良评定,一到初中分数的重要性瞬间体现,半分都足以影响年级排名。在“分数为王”的升学压力下,不由得家长们不“现实”。还有家长认为,孩子还是应该经受一点挫折教育,因为人生迟早是要学会面对失败。
小学不公布期末成绩再度引发波澜,警示我们教育的改变很难一蹴而就。为了缓解家长的担忧和顾虑,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解释改革措施的初衷和意义,同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构建多元评价、多元成才的教育生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分数焦虑”。(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