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这位年轻的上海女知青即将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时,在车站留下的一张老

时间杂论啊 2025-01-24 13:13:17

1971年,这位年轻的上海女知青即将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时,在车站留下的一张老照片。

1 阅读:11033

评论列表

周游世界

周游世界

68
2025-01-24 14:38

一个时代的无奈,

周游世界 回复 02-09 15:53
那你说说为什么会这样,你想想20年前为什么人人都有梦想呢,

田园风光 回复 02-13 16:39
可怜,无奈,无可奈何花落去!

江南风

江南风

60
2025-01-26 12:22

前程未卜!

曲波

曲波

56
2025-01-26 19:45

最令人可敬可怜的一代人!

用户92xxx91 回复 02-17 13:27
为中國有今天繁榮昌盛而付出的人,我们应该敬佩和尊敬。

海之恋888

海之恋888

33
2025-01-27 12:04

荒废了青春学业一代。可惜。

用户92xxx91 回复 02-17 13:29
你沒荒废,你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废青。

my 回复 02-24 23:00
哈哈哈,学业现在大学生有啥用

陆启琛

陆启琛

30
2025-01-25 23:53

这张照片真实

钓鱼老人

钓鱼老人

28
2025-01-25 19:10

造的跟要饭花子似的?

文刀青争 回复 钓鱼老人 02-22 11:49
你岁数真是白长了!

钓鱼老人 回复 02-21 06:48
就你有脑子?你小七八孩经历少啥也不知道!

三清鱼

三清鱼

23
2025-01-26 10:45

可惜的孩子啊,送到乡下去养

男人哭吧不是罪

男人哭吧不是罪

22
2025-01-29 01:03

发配宁古塔

倒春寒 回复 02-20 08:19
比宁古塔还往北!

厦门唯依

厦门唯依

17
2025-01-26 08:57

这都是准备不充分,我78年去海拉尔大雁,只穿个北京棉鞋,下车后从鞋缝里往外冒热气,那时候冬天有时候最高气温零下32度最低零下40几度

汉末长歌

汉末长歌

16
2025-02-06 19:50

父亲沈空退役,支边到大西北,他们那批还有北海舰队的。铁列提克后,知青都跑了,转业支边的一个没走。家里56冲压满子弹,印象很深刻,90年代才上交。

TANKSVC 回复 02-08 10:08
不容易,感谢为国守边

用户13xxx98

用户13xxx98

14
2025-02-01 14:20

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苦付出,哪有你们八0后、九0后、00后、10后的幸福生活?

用户13xxx98 回复 02-06 00:42
了解历史,没有坏处。

用户92xxx91 回复 02-17 13:29
百分百认同

用户22xxx07

用户22xxx07

13
2025-03-02 10:40

致敬为国家分忧解难的一代知青!他们回城后,许多人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领导,他们知民苦、懂民情、会感恩,在各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yzg小鱼

yzg小鱼

10
2025-01-25 19:34

这鞋能在大兴安岭过冬?

齐鲁大地人

齐鲁大地人

10
2025-01-27 11:13

知识青年,这个称谓相当拉风

用户12xxx48

用户12xxx48

10
2025-01-29 19:17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衣服补了又补。

于萍

于萍

10
2025-02-10 16:07

这是去黑龙江军垦农场,军大衣是发的,许多人是自愿报名去的。什么无奈?我就是其中自愿报名去的一个,后来回来上大学,一生无诲。

田园风光 回复 02-13 16:47
你上大学了,所以你无悔。还好,你没说都无悔,否则,你会被你的同伴骂死!

小柒

小柒

9
2025-03-01 23:03

祝愿她永远开心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8
2025-01-26 21:41

为什么要下乡呢

zz 回复 微信用户 02-02 14:37
不去行不行?到底是不是自愿行为?

微信用户 回复 02-02 11:18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评论区说城里没有就业岗位。这就是放屁。返城怎么都安排工作了?而且是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全部下乡。不可能留在城市工作。

陶然

陶然

8
2025-01-29 23:44

有一个名字叫知青

  路人甲

 路人甲

8
2025-02-23 17:00

血色烂浪演的太真实了,全体出去要饭,

周全又周到

周全又周到

7
2025-01-27 09:39

穿单鞋,够泠的

偶然 回复 01-27 15:2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情很高 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有他们的功绩 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王子华

王子华

6
2025-01-27 21:57

评论区大多是些白痴!

永强

永强

6
2025-01-29 15:30

当时有个连续剧《蹉跎岁月》,歌曲记得点:一支歌,一支高亢地歌,一支难以忘怀地歌,一支蹉跎岁月地歌!

用户10xxx27

用户10xxx27

6
2025-02-13 18:19

致敬那个时代所有知青。致敬我们的青春。

土哥

土哥

6
2025-02-21 00:06

估计?棉大衣几个月没洗了。

663686

663686

5
2025-01-25 16:37

1971年开始返城了,咋还有出去的呢?

田园风光 回复 02-13 16:43
你听睡胡说的

用户10xxx99 回复 02-27 09:36
75年有政策,子女多的可以留下一个在父母身边,剩下的还是要下乡。

柯道夫

柯道夫

5
2025-01-31 13:38

去了就回不来了,被村里留下带娃了

用户81xxx45

用户81xxx45

5
2025-02-25 12:28

一个字:穷

会跳舞的阿宝

会跳舞的阿宝

5
2025-02-28 19:51

七一年还有上海知青去东北吗?

洒家

洒家

4
2025-01-26 12:34

下乡劳动是那个时代国家推迟年轻人上班的政策,和现在大学毕业后考研读博或一年年的在家学习考公考研一个道理。

海之恋888 回复 01-27 12:06
区别在于一个自愿,一个被迫

用户10xxx53 回复 01-29 17:34
不是“下乡劳动”,而是“扎根一辈子”!

用户17xxx73

用户17xxx73

4
2025-01-29 20:16

棉军大衣单鞋

塞瓦斯托波尔港

塞瓦斯托波尔港

4
2025-02-03 18:11

有这事儿,在当地叫上海娃,塔河林业局就有。

LTw

LTw

4
2025-02-03 00:56

这是知青吗?知青都是学生!是不是知青她妈?[大笑]

用户10xxx00

用户10xxx00

4
2025-02-08 23:22

穿军仗衣照像,天气不冷,还穿着单鞋呢。

用户10xxx68

用户10xxx68

4
2025-03-07 23:13

现在如果活着最少也得70岁了

用户10xxx90

用户10xxx90

3
2025-01-28 09:48

那一年,我出生的时间😌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3
2025-01-28 19:00

不知道后来回去了吗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3
2025-02-01 00:40

时代的记念!

东风

东风

3
2025-01-30 15:28

还回得来不?

djor

djor

3
2025-02-04 23:30

南方人去东北肯定不适应

齐喑

齐喑

3
2025-02-08 22:25

苦涩的青春

LL

LL

3
2025-02-09 19:51

统一全国最低工资!失业金!失业即可领取!养老医疗保险公积金缴费比例!严惩违法加班

施学文

施学文

3
2025-02-11 18:34

可怜的女孩👧!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3
2025-03-02 16:05

一只无助的小鸟

苍海

苍海

2
2025-01-26 07:28

那个年代照相要去照相馆,照相馆人多要排队价格贵,能在外面照相不容易

天天

天天

2
2025-01-27 16:08

有点像巩俐

hhxx

hhxx

2
2025-01-26 19:19

那时候南方人皮肤白白的,头发黑黑细细飘飘的很好看

用户49xxx26

用户49xxx26

1
2025-02-25 16:49

胡八一和王凯旋去了大兴安岭,和村里的燕子三人守林场…

时间杂论啊

时间杂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