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没接触过加缪的小伙伴们说一下观看顺序,先读《局外人》再读《西西弗斯神话》, 从一个荒诞封闭的人变为对外敞开对、世界敞开的对抗者。加缪的哲思其本质是:揭露了个体的孤独、世界中的非理性荒缪。鼓励着人类在荒诞的处境中如同西西弗斯一样的热爱生活,在被荒缪剥削后的那个空洞中心构建起意义。 意识到这些生活的荒缪性、人的荒缪性、自己的荒缪性、这些荒诞的人会封闭,眼下的他不在属于未来但同样也属于未来,它会在那个自己构建的精神宇宙中去理性看待一切意义,选择是否进入一种意义,“接受”或者“拒绝”,“为什么?”,这三种精神姿态在他抽离现实的那个精神宇宙里一直存在,他反思了,外部一切意义都不再高于他这份精神状态,他的精神状态凌驾于意义之上。一种“意义拉平、所有意义平等的审视姿态”就达成了。 我之所以说默尔索他的孤独的,是因为加缪一开始就给默尔索一个框架,“无所谓和真实的态度”,只不过这份真实和无所谓对于世界来说就是荒缪的错误的,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就是荒诞的,不理解的。但……加缪为什么要给默尔索一个这样的框架?难道默尔索天生就如此冷漠吗?小说文学是映射现实的, 战争的荒谬性,剥夺了一个人的希望和寄托。曾经人信仰的东西,它消失了,一个原本坚信的东西它消失了,而导致了我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儿?我的未来在哪儿?以前坚信的东西里,我那些原本的生活伦理被非理性的荒谬的战争剥夺了。 那个位置出现了一个“空洞”,这个空洞是被荒缪剥削了人的意义产生的。 一个丧失了精神寄托与期望的人如同默尔索一样。 但加缪说:这是好的。不自杀就要去遭受荒缪,就要去体验荒诞。自己封闭是绝对不可能的,人的肉体无时无刻的在中介着世界中的信息。思想才容易陷入意识洪流中。 默尔索的热情激情在于他的意识回归了生活中,回到了现实中。 加缪的“蔑视姿态”不是意义的高低对比,不是拒绝所有意义。反而是一种精神的运动。思考的启蒙。对自己的荒缪说“不”,对世界的荒缪说“不”,也就是说人要设限于自己,控制自己中存在的那个非理性荒缪。 “真正的孤独,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分享文学的智慧 宿命感文学 阿德勒的哲学 好书分享叔本华 百年孤独第八章 诺贝尔文学经典 分享文学魅力 好书分享叔本华 雨果文学 读书书摘分享 推荐一本散文集 分享文学魅力 今日好书荐读 美文读物 百年孤独第八章 我和六便士 天南地北大拜年
给没接触过加缪的小伙伴们说一下观看顺序,先读《局外人》再读《西西弗斯神话》,
星鹏与生活
2025-01-24 18:17: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