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咱们国家接连失去三位大人物,全国沉浸在悲痛中。这时,老元帅刘伯承虽身体不佳,心里仍装着党和国家。他自嘲身体像老车快散架,却坚持参与军事教育。
刘伯承因身体原因卸下高等军事学院院长职务,去外地治病。休息一段时间后,他重回岗位,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为国防出大力。特别是在中印边境冲突时,他提出宝贵建议,助力前线打赢仗。
刘伯承不顾身体,多次外出考察,却因劳累青光眼发作,回京治病。身体日渐衰弱,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听说南京军事学院合并,他捐出宝贵教材,助力新成立的军政大学。陈毅元帅离世,他坚持去医院送别老兄弟,情谊深厚。
1975年,医生全力救治,刘伯承身体好转。周总理也特地关心他的病情。1976年,华国锋同志探望刘伯承,两人聊起往事。华国锋提出想让邓小平同志再为国家出力,刘伯承立马答应,并提出两要求:一是由邓小平主持他的追悼会;二是若邓小平来不了,他就不进八宝山革命公墓。这彰显了他对邓小平的信任和支持。
刘伯承一生忠心耿耿,对党对人民充满深情。他提的要求,不仅为自己,更是为支持邓小平,体现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是“忠诚、勇敢、智慧、奉献”的写照。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