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康熙帝不仅六下江南微服私访,还亲临蒙古草原,倾听百姓心声,留下了一段君臣与百姓深情厚谊的美谈。
【雄才大略的君主】 康熙帝亲政后,铲除鳌拜,平定三藩,稳定局势,以“爱民为先”为执政方针,多次巡视南北,体察民情。击败蒙古准格尔部落后,他担忧边疆百姓,决定微服私访蒙古。
【微服“买马”,老妇人热情相待】 康熙帝一行伪装成买马的商人,抵达蒙古东部柳泼子地区,受到一位贫困老妇人的热情招待。老妇人端出热食,却因康熙帝坐了“圣上之位”而惊怒,掏出康熙画像表达崇敬。
【画像背后,百姓感恩之情】 老妇人感激康熙帝带来和平,家中粮食满仓。她挂《孝经》,尊崇皇上,康熙帝深感欣慰,意识到民情为重的治国方针见效。
【身份败露,黄马褂成传家宝】 临行时,康熙帝无银两支付,脱下黄马褂作抵押,老妇人惊喜交加,视其为传家宝。康熙帝派心腹赎回,老妇人拒绝,将其供奉。
【风雨里的传承,内蒙博物馆的宝】 老妇人去世后,后代守护黄马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搜捕,小男孩抱着马褂逃脱。新中国成立后,马褂被送至内蒙古博物馆,成为历史见证。
【结语】 黄马褂与蒙古包承载了时代的痕迹,见证了康熙帝对百姓的关切与百姓对君王的感恩。这段美谈应被铭记并延续,彰显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