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对刘峙的能力不放心,准备让白崇禧统一指挥徐州、华中的百万大军。白崇禧答应的好好的,但却突然变卦,这是为何? 当时,蒋介石考虑到南线军队分由徐州、华中两个“剿总”统辖,指挥不便,而徐州的刘峙指挥无能,何应钦向蒋介石提出,由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大集团。 蒋介石对刘峙的能力也心知肚明,决定采纳何应钦的意见,在战前抓紧换将。但是出乎蒋介石的意料,白崇禧一开始欣然同意,但在任命令就要发表之际,突然拒绝。 白崇禧是桂系的军事首脑,他和蒋介石的矛盾很深。远的不说,就说几个月前,在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大怒,为了削弱桂系势力,免掉了白崇禧的国防部长一职,由亲信何应钦接任,白崇禧被调到武汉,出任华中“剿总”总司令。 由于担心白崇禧拥兵自重,蒋介石还特意把同处黄淮平原的国民党军队分成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两个互不统属的作战单位,并委任亲信刘峙出任更为重要的徐州“剿总”总司令,以分散和牵制白崇禧。 华中和徐州这两个剿总,同处黄淮平原,在战略上本应只属于一个作战单位。白崇禧就曾提出华中只设一个战区,由他统一指挥武汉和徐州方面的两支大军。但蒋介石怕白崇禧拥兵自重,难以控制,没有答应。 后来,面对中原地区的不利形势,为加强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协调配合,李宗仁再次提议由白崇禧统一指挥武汉和徐州的军队。但蒋介石考虑再三,派刘峙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 同时,蒋介石还任命程潜为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驻守长沙,就近制衡白崇禧。此外,还把归华中“剿总”序列的黄维兵团和宋希濂兵团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利用这些嫡系部队监视白崇禧的一举一动。此外,蒋介石还严禁白崇禧在武汉组织民团,甚至把武汉外围地区也划归徐州剿总。 由于蒋介石的掣肘,当时东北、华北、徐州、华中四大“剿总”中,白崇禧负责的华中“剿总”兵力最少。 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徐州大战在即,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祝同认为刘峙根本指挥不了这么大的战事,提出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并向蒋介石说明:可以等大战结束后,华中和徐州这两个“剿总”仍然分开。 蒋介石也清楚白崇禧的军事能力远胜刘峙,他决定在蚌埠设立一个指挥所,由白崇禧任主任,统一指挥华中、徐州的百万国民党军。 白崇禧起初很高兴,认为这样一来,两大“剿总”百万大军都归自己指挥,权力之大,前所未有。但当他和李宗仁密谈后,却发觉了其中的不对劲,一方面如果打胜了,那是蒋介石自己的功劳;如果败了,就是白崇禧的罪过,就有可能被蒋介石借机军法处置。 另一方面,白崇禧也研究了一下淮海战场的形势:刘峙把徐州战场的部队在陇海线和津浦线摆成“十字”姿态,而黄百韬等部更是一条首尾不能相连的“长蛇”。解放军已经在前面集结了主力,随时都可以发动进攻,重新部署已经来不及了。白崇禧认为他如果到蚌埠必定凶多吉少,很有可能人刚到,战斗就打响了。 于是,白崇禧突然以“军情紧急”为由,突然从南京飞回了武汉,任蒋介石软硬兼施,就是不愿意去上任。 无奈之下,蒋介石转而求其次,又找到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宋希濂,希望宋希濂改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协助刘峙指挥徐州的军队,宋希濂分析后,认为自己去后根本指挥不动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这几个骄横跋扈的兵团司令,便以对徐州情况不熟,鄂西战局紧张为由,请蒋介石另选他人。 最后,蒋介石只好让正在葫芦岛指挥撤退的杜聿明,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的身份,协助刘峙指挥作战。 11月5日,刘峙发现华东解放军主力已大举南下,慌忙之下,下令所属各兵团和绥靖区部队立即向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收缩。 刘峙本来已经急电周志道第100军星夜开赴海州,以加强海州和连云港一线的防务。但两天后,他又决定放弃海州,命令第100军返回,同时让李延年兵团向徐州靠拢。 李延年接到电报后,发牢骚说:“大战开始了,刘总司令还是举棋不定,此战必败。” 等杜聿明返回徐州时,发现黄百韬兵团已经在碾庄被解放军包围,他气得问参谋:“刘总司令这几天在干什么?” 参谋说:“天天愁眉苦脸,等你来徐州上任。” 杜聿明脸色阴沉,大战一开始,黄百韬兵团就要不保了,这仗还这么打? 淮海战役中后期,蒋介石调华中的宋希濂部增援徐州战场,遭到白崇禧的拒绝,两人的矛盾和冲突达到顶点。由于还需要利用桂系的部队,蒋介石隐忍不发,不过秋后算账的主意早已打定。 1949年12月,白崇禧逃到海南后,蒋介石派“陆军副总司令”罗奇等人携带所欠华中部队的数万两黄金军饷,来劝说白崇禧去台湾。 罗奇诓骗白崇禧,说有意让他出任“行政院长”之职,白崇禧兴冲冲到了台湾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的主要职务都被撤销了,只留下“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空衔。 在台湾的白崇禧,就用读书、写字,打猎、下棋消磨时光。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死在了家中。
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对刘峙的能力不放心,准备让白崇禧统一指挥徐州、华中的百万大军
麒阁史观
2025-01-30 23:15:1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