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遍误读的邓婵玉:不是花木兰,而是战争机器首先我没有从邓婵玉和姬发身上看到任

访卉追忆娱乐 2025-02-01 17:22:05

被普遍误读的邓婵玉:不是花木兰,而是战争机器

首先我没有从邓婵玉和姬发身上看到任何爱情痕迹。即使把邓婵玉转换一下物种,在山野有灵的世界里,她可以是一个巨人,一头雌狼,一只麒麟,那邓、姬二人的羁绊也同样成立。

二者的关系更像是两只动物的彼此识别,两只“创伤驱动”的荒原动物,而不是男与女。

邓婵玉的身份是——很多分析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职业军人。《封神第二部》用一种极具陌生化效果的方式塑造这位女主角,即【战争化身】。战争化身是呈现男性古典美常用原型。比如《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拳台上的《洛奇》,《现代启示录》里的科茨,《全金属外壳》里的哈特曼。他们活着就是在延续战争,他们的灵魂存在,就是为了诉说战争对人做过什么。

男性的战争化身很常见,女性的战争化身很少见。邓婵玉的角色魅力,就源于这种整体反差。她不是雌雄莫辨的花木兰,而是定义这场战争规模与烈度的战争机器。

《第一滴血》里,兰博警告敌人,“就此罢手,否则我会让你见识什么是战争”。《全金属外壳》哈特曼的经典台词,你们不是人,你们是士兵。而邓婵玉宁死也不愿意脱下战甲。她怀念父亲是怀念一个卓越的战神。如果不是为了战死,那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她和他们,那些最经典的战争原型一样,都是古典的战争化身。

因此军营沐浴戏,不仅不男凝,反而是对男凝的逆解。邓婵玉的身体是威慑的,而不是色情的。在男性从属官惶恐躲闪的神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的身体占据了战争森严服从系统的上层。这一切颠倒了我们对战争的传统想象,也让邓婵玉具备了陌生的魅力。

她拒绝杀害平民,因为这不符合她的战争哲学。她轻蔑姬发小儿不懂打仗,因为她有她的战争美学。邓婵玉的魅力,是我即战争。她的一举一动,都崭露战争的肉体真相,她的每个选择,都传递战争的精神意志。

邓婵玉的角色弧光,则是从一个战争化身,逐渐获得些许人间意识,最后,她显露出人性(而不单是女性)的一面。

再听一次那首歌,那并不是爱情的邀请(天呐当然不是),而是她对人间生活的仅有想象。心灵弥留之际的一点点偏移,让我们不禁遐想,如果她不是在战场上出生,在战争上长大,她的一生会是怎样的呢?

西岐水手的歌取材《诗经》国风部,正是歌咏世人凡俗生活的部分。先民的欢乐疾苦,耕种渔牧,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在其中。那是邓婵玉、这个一生都在战争中的人的弥留之歌。她大概已经为自己的来世选好了去处。

0 阅读:38
访卉追忆娱乐

访卉追忆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