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赵云在两次见到刘备之后,都没有跟着刘备走,而是义无反顾的跟着公孙瓒闯荡天下。因为,赵云这样做,可以给刘备留下一个好印象,那就是赵云是一个忠心事主、绝不会背叛的人。其实,从一开始,赵云就已经背叛了袁绍。 后来,公孙瓒终于被袁绍打败,公孙瓒也自焚而死。但是,此时的赵云,又是怎么做的呢?这里,就充分显示出赵云的心机了。 公孙瓒死后,赵云也没有想着如何为公孙瓒报仇,而是急不可待的想要投靠刘备。那么问题来了,天下的诸侯这么多,刘备还是属于飘零之中,为什么赵云非得死等刘备呢? 因为,赵云深知,此时的刘备,正好处于人手不够的状态,自己此时过去,肯定会受到刘备的重用的。另外,虽然此时天下诸侯并起,有实力的有很多,但是,赵云也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 比如,袁绍势大,但是赵云已经背叛过袁绍,袁绍必定不会再次重用他。比如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赵云过去,并不能快速引起曹操的注意。江东孙策,目前正在努力发展,武将暂时体现不到价值。而且,江东基本上属于家族式管理,赵云就算过去了,也得不到好脸色。只有刘备,不仅有过两次好印象的交往,还因为刘备严重缺少人手,肯定能重用自己。 所以,在书中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云曰:“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看到没,赵云此时说出了大实话,那就是“奔走四方,择主而事”。也就是说,赵云真的在选择能重用自己的人,而之前的种种,都是赵云在为自己的名声在打拼。至于,为什么不拼死保护公孙瓒,此时也有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没必要为公孙瓒这样不重用自己的人如此的拼命,他还要留取有用之身,来辅佐他梦想当中的刘备。 其实,结合后来赵云为了救阿斗,七进七出曹营的有名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来,在刘备面前,赵云是想尽一切办法的表现自己,甚至不惜自己的声明。而对于公孙瓒这样的人,赵云只是名义上赴汤蹈火,实际上是在保存自己的实力。说到底,这也是人之常情,换做是被人,估计也是会这样做的。 最终的结果是,非常缺人手的刘备,真的在重用赵云,而赵云,也很快的与关羽和张飞搞好了关系,虽未结拜,却真的情同手足。所以,赵云的选择,是对的。
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不想死,便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
【3评论】【8点赞】
东风
赵云背叛袁绍?你是不是也要说诸葛亮背叛刘表?无知不是你的错,跑出来丢人现眼就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