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发明毫无用处!” 2015年,一美国科学家被美国军方嘲讽。一年后,他带着发明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升级了天网系统,美国后悔莫及!
“1007美元?就为了这些年的研究,你们只肯出1007美元?”戴维·布拉迪紧紧攥着手中的支票,指关节泛白,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声音依旧止不住地颤抖。
2015年,美国五角大楼,这位日后助力中国“天网”升级的科学家,正经历着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刻。
时间倒回至戴维·布拉迪的少年时代。他并非那种埋头苦读的书呆子,而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小发明家”。当其他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拆卸家里的电器,研究其中的构造和原理。
起初,他的父母还担心他是否患有自闭症,直到他入学后,才发现儿子是对科学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
1986年,布拉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加州理工大学。在那里,他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他对监控探头、影像技术等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逐渐萌生了研发超高清摄像头的想法。
博士毕业后,布拉迪收到了美国各大名校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了杜克大学,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室,开始了在光学领域的深入探索。
在杜克大学的支持下,布拉迪的研究进展迅速。2012年,他发表了一篇有关10亿像素相机的论文,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注意到了布拉迪的才华,他们主动与布拉迪联系,表示愿意提供巨额研究经费,与他建立合作关系。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布拉迪欣然接受。他与美国军方展开合作,共同研发10亿像素相机。
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布拉迪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仅仅半年时间,全球第一台10亿像素相机就从理论走向了现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研究的深入,布拉迪逐渐意识到,将10亿像素相机应用于军事领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认为,这项技术更适合民用化,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美国军方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美国军方对民用化毫无兴趣,他们只关心这项技术能否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由于布拉迪不愿将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美国军方毫不犹豫地撤销了对他的资助。不仅如此,他们还嘲讽布拉迪的发明“毫无用处”,并只支付了1007美元的研究经费。
这让布拉迪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他深知10亿像素相机的巨大潜力,他不甘心自己的研究就这样被扼杀。
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布拉迪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新的投资。然而,由于美国军方的施压,没有任何企业愿意与他合作。
走投无路之下,布拉迪决定离开美国,另寻发展。
就在这时,他得知中国正在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发展科技事业。他想起了自己曾经教过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认真好学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布拉迪带着自己的技术,来到了中国深圳。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引进各种高科技人才。面对布拉迪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
布拉迪被中国政府的诚意所感动,他决定留在中国,继续自己的研究。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布拉迪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仅仅三年时间,他就将10亿像素相机升级到了20亿像素,并成功应用于中国的“天网”系统。
“天网”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控系统,它利用遍布全国的摄像头,对城市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有了布拉迪的20亿像素相机,“天网”系统的识别能力大大提升,可以一秒识别14亿人,识别率高达98%。
“天网”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社会治安水平,降低了犯罪率,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布拉迪的技术还被应用于太空观测,为中国的天文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美国得知布拉迪在中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时,他们后悔莫及。他们多次向布拉迪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回到美国继续研究。
然而,布拉迪拒绝了美国的所有邀请。他表示,美国军方曾经对他的侮辱和不信任,让他彻底失去了对美国的信心。他已经爱上了中国,他愿意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布拉迪已经在中国买房定居,并将家人接到了中国。他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份子,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戴维·布拉迪的故事,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