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直播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华子跟笛子这波玩炒CP的挺6啊!在那儿吵吵智驾谁

假硬真电 2025-02-15 09:15:33

昨天晚上直播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华子跟笛子这波玩炒CP的挺6啊!在那儿吵吵智驾谁更厉害不就跟当初王老吉大战加多宝一样么,现在很多和其正还在那看热闹坐山观虎斗,坐着渔翁得利的春秋大梦呢,实际上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套进去了。[允悲]

笛子跟华子吵来吵吵去,最后整个智驾的流量和关注度都跑到这两个品牌上去了,再持续一段时间,在路人角度上看这两个品牌的智驾很强,其他的好像没智驾。这就是传播学的魅力,一个事儿是事实,到村儿里的狗都知道这个事实,中间是要做很多事情的。这种娱乐式的看戏吃瓜穿透力最强而且成本很低,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双赢。

当然炒作能够实现双赢的前提是双方得真的有实力,手机领域跟华子炒CP的那个不就因为没技术被华子吸干了。

我这几天跟身边的朋友简单交流了一下,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未来华为智驾跟车企自研智驾是长期并存且友好并存的

这点其实从长安的北斗天枢2.0计划上就能看得出来,现场长安自研的方案跟华为的方案大大方方的出现在一起,那么这两种方案和路线难道没有利益冲突吗?其实并没有。

长远看智驾领域,技术并不是护城河,因为真的到了L4、L5的级别功能是趋同的,甚至私家车都不存在了。所以智驾的竞争集中在两个极端维度:成本和速度

成本:再好的技术想要上量就必须控制成本才能有更多的受众,但是普惠型的技术和产品注定利润是不高的。所以普惠型的产品必然使用已经成熟且安全的方案

速度:主要是指比友商更快的进入更高阶的智驾研发应用,因为要进入无人之境,所有很高的试错成本和风险,所以必须有超额的回报才合算。

车企的研发体系并不适合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可能无收益的前沿智驾研发,所以自研方案更多的是在已经成熟验证的技术路径上推出成本可控的产品,卷的的是成本和普惠!所以像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主要普及的就是高速领航,这个功能已经是异常成熟的技术了,比亚迪的优势是直接下放到了10万块钱以内的产品。

华子搞的就是一家高利润,高风险且研发能力极强的ICT企业,对于前沿技术的研发有着体系性的支撑,并且在财务上有着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就必然搞得是前沿应用。率先释放功能也就意味着率先面对风险,这是华为擅长的领域。

有些没用过智驾的人以为现在智驾没什么提升的空间了,这个解释成本很高,也不是那么容易说明白的,但是愿意为高阶智驾掏钱的人明白。笛子跟华子也明白,现在可能那些等着渔翁得利的看不明白。等看明白的时候,流量和消费者心智都跑到他们两家那儿去了。

0 阅读:0
假硬真电

假硬真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