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国民党驻盐城的师长李铁民下令将城内一百多地下党杀害,少将韩君明劝他:“老铁,城破在即,你还是留个后路吧,不要把事情做绝。” 李铁民闻言只是冷笑一声,并未作答。 这已经不是韩君明第一次劝说李铁民了。作为多年的战友,韩君明深知李铁民的性格:倔强、固执,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 但这一次,事关重大,由不得他不开口相劝。就在前几日,李铁民下令将城内一百多名地下党员全部抓捕,并准备对他们实施残酷的处决。 李铁民对共产党的仇恨由来已久。自从接任盐城驻军师长以来,他就一直在搜寻城内地下党的踪迹。 这几个月来,通过严密的侦查和布控,他的部下终于掌握了大量地下党员的活动信息。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彻底铲除异己的绝佳机会。 此时的形势却并不容乐观。解放军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盐城周边的战事愈发吃紧。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韩君明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解放军发起总攻,盐城很难抵挡得住。在这种情况下,处决大批地下党员无异于自绝后路。 办公室里的气氛越发沉重。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卫兵们正在加紧布防。最近这段时间,城内的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数量比往常增加了一倍还多。李铁民显然是下定了决心要一举铲除地下党势力。 韩君明站在窗前,目光望向城郊方向。此时此刻,解放军的部队很可能已经在集结。李铁民仍沉浸在即将肃清地下党的得意之中,甚至开始考虑如何向上级邀功请赏。 作为一个军人,韩君明比谁都明白战局的残酷性,但他更清楚:过度的残暴只会激化矛盾,招致更为猛烈的报复。 这几天,城内的气氛明显变得紧张起来。街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店铺也大多关门闭户。市民们似乎预感到即将有大事发生,纷纷闭门不出。 与此同时,被关押的地下党员们的处境也愈发危险。他们被集中关押在城南的一处军营中,每天都有新的审讯和逼供在进行。 韩君明最后一次尝试劝说李铁民:"城破在即,你还是留个后路吧,不要把事情做绝。" 李铁民依旧我行我素,仿佛胜券在握。他认为,只要处决了这批地下党员,就能在上级面前邀得一份大功,为自己的仕途铺就更好的道路。 韩君明悄然踏入军营,径直走向那间狭小而阴暗的牢房。狱中的地下党负责人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警惕。 韩君明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如果地下党员愿意接受国民党的招安,他可以为他们争取宽大处理。这似乎是唯一的生路,至少在眼下看来是这样。 韩君明的提议迅速在牢房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地下党员们分成了两派,有人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这是保存革命力量的最佳选择,也有人坚信这是一次危险的试探,担心会动摇组织的根基。 城内形势愈发紧张,时不时传来的消息让空气更加凝重。最终,在权衡利弊后,地下党组织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接受韩君明的建议,准备以退为进,保存革命的火种。 这个决定通过韩君明传递到了李铁民的耳中。地下党员们认为,他们的选择或许可以换来短暂的喘息之机。 第二天的黎明还未到来,形势便发生了急转直下。李铁民并未履行任何承诺,而是果断下令将所有被关押的地下党员处决。 消息传到解放区时,指挥部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无比。为了悼念这些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同时尽快夺回盐城,解放军迅速调整作战计划。 攻城的节奏骤然加快,盐城的城防在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下摇摇欲坠。李铁民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几天后,解放军的部队终于冲破了城防,国民党军队顷刻溃败。守城的李铁民仓促指挥,却无力回天,最终在突围失败后被俘。 审判时,盐城的百姓挤满了现场。他们的目光里满含愤怒与悲痛,仿佛在为那些长眠于晨曦中的革命者讨回公道。
1947年8月,国民党驻盐城的师长李铁民下令将城内一百多地下党杀害,少将韩君明劝
墨染时光深
2025-02-15 18:06:48
0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