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个副司令路过湖北黄安时,经过老家村子,就上前敲开了自家大门,十八年

微小幸福记录 2025-02-15 18:08:13

1947年,一个副司令路过湖北黄安时,经过老家村子,就上前敲开了自家大门,十八年未见的母亲却问他:“长官,你是谁呀?是来我家歇脚的么?” 这声询问让郑国仲的心一下揪紧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年迈的母亲,可她却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 看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脸庞,郑国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立即跪在了母亲面前。 他用家乡话喊出自己的小名,老太太的眼神才渐渐由迷惑转为震惊,继而泪水夺眶而出。 郑国仲的兄弟姐妹纷纷赶来。他们都已成家立业,有的抱着孩子,有的牵着老伴。一家人围坐在破旧的堂屋里,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 虽然生活艰难,但好在平安度过了战乱年代。母亲颤巍巍地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家书,那是郑国仲这些年里难得寄回的只言片语,每一封都被老人家仔细地保存着。 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战事紧急,郑国仲在简单用过一顿家常便饭后,就匆匆告别了亲人。离别前,郑国仲向家人承诺,等到战事平定,一定会接他们去过上更好的生活。 1913年出生的郑国仲,家境窘迫,他很小便开始学裁缝,试图减轻家中的负担。师傅夸他手脚麻利,学得快,但他心里始终清楚,做裁缝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929年,红军来到了黄安县招兵。在田间劳作的郑国仲,听闻这个消息后,放下了手中的农具,没有告别,也没有犹豫。 那一天,父母四处寻找他的踪影,田埂上只有那把孤零零的锄头。 军队的训练比想象中更加艰苦。 新兵们要在烈日下负重奔袭,翻山越岭,忍受着饥饿和伤病。但郑国仲从不喊苦,他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活下去。时间过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踮脚够裁缝桌的少年,而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 百团大战爆发,郑国仲带领部队在狮脑山一带与日军激战。面对敌军一个师的优势兵力,他率领一个团坚守阵地整整七天七夜。 战斗惨烈无比,敌人的炮火轰炸不断,弹药几近耗尽,他果断决定掩埋重型武器,只携带轻武器作战。他利用地形分配兵力,一部分负责突围,一部分负责接应,剩余战士设伏待命。 突围战开始,冲在最前方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但他们用生命撕开了一道缺口。 郑国仲咬紧牙关,忍住心中的悲痛,继续指挥战斗。战场上的每一滴鲜血都在提醒他,这场战斗必须赢。终于,整整一天一夜的激战后,部队突出重围,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战后,郑国仲带领幸存的战士们重返战场,寻找牺牲战友的遗体。他们在狮脑山的山坡上,为每一位牺牲的战友立起了简陋的木碑,用军帽和钢枪做祭,默默告别了并肩作战的兄弟。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郑国仲才得以在青岛安顿下来,担任一名副司令员。他第一件事就是接父母来青岛同住。 工作再忙,他都会抽时间亲自照料二老的起居。在军队中,他还发挥自己的战斗经验,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51
微小幸福记录

微小幸福记录

微小幸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