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挪威一家公司从我国购买了8座海上钻井平台,但他们始终未支付尾款,尽管多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6 23:22:52

10年前,挪威一家公司从我国购买了8座海上钻井平台,但他们始终未支付尾款,尽管多次尝试追回,结果毫无进展,更让人气愤的是,对方竟然直接放弃了任何责任,彻底破罐子破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彼时的国际海洋能源开发正方兴未艾,各国对海上钻井平台的需求如火如荼,中国造船业凭借着几十年的积淀与优质的性价比,早已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在众多竞争者中,“船王”的目光锁定了大连船舶重工,一份涉及8座海上钻井平台的天价订单随之而来。   这份合同承载的不仅是130亿的订单金额,更是大连船舶重工打开国际市场的绝佳契机,13亿元的定金,表面上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实则仅占总金额的10%,远低于国际惯例中30%的行业标准。   合同纠纷的仲裁地点定在了挪威,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日后却成为了企业维权道路上的致命羁绊,第三颗暗雷,是合同中对违约保障条款的疏于重视,为日后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大连船舶重工满怀信心地投入到生产中,为了按期交付,不惜垫付巨额资金,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随着全球原油价格的暴跌,海运市场逐渐陷入低迷,一场足以改变企业命运的危机悄然而至。   危机的蔓延宛如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始于一个平台订单的取消,却未停止脚步,很快,取消订单的数量增至五个,最终演变成了几近全部的订单终止,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对方不仅拒绝支付违约金,还提出要求退还此前支付的13亿定金。   一时间,垫付的20亿资金成了压在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曾经蓬勃发展的车间开始冷清,员工们的心悬了起来,这个曾让人充满期待的130亿订单,正将这家具有光荣历史的企业推向破产的边缘。   当20亿负债的阴云笼罩在大连船舶重工上空时,这个创造过无数辉煌的企业,面临着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然而,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一系列审慎而果断的决策,成为了绝处逢生的转折点。   面对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与其坐等银行拍卖资产抵债,不如主动求变寻求生机,大连船舶重工选择了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道路——申请破产重组,这个看似无奈的选择,实则是一步精心布局的棋子,为企业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在这个危急关头,国家的援手适时伸出,考虑到大连船舶重工在中国造船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海洋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的突出贡献,国家及时注入资金,帮助企业填补亏损,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核心产业的战略支持,更展现了中国在维护重要企业稳定发展方面的决心。   除了国家的援助,企业自身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债务转股权等金融工具,大连船舶重工逐步化解了资金压力,同时,一些国内企业也伸出援手,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共同助力这艘大船重返正轨。   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企业必须建立更全面的评估体系,对合同条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把控,避免在国际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个教训更提醒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立足之本,一时的订单再诱人,也比不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这场风波的洗礼,大连船舶重工并未就此沉沦,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企业逐步恢复了元气,到2021年,他们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展现出了浴火重生后的勃勃生机。   信息来源:风闻——挪威船王用13亿,使我国“海军舰艇的摇篮”大船海工破产

0 阅读:54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