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端坐在椅子上的男子,眼睛紧闭,已经离世。他身边的女子抱着孩子紧挨着他,面容忧愁。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1928年,陕西华县,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神情凝重。在她身旁,端坐着一位男子,双目紧闭,身着寿衣。 这看似寻常的全家福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心碎的故事。照片中的男子,名叫温济厚,一位为革命理想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 温济厚出生于华县一个富裕家庭,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放弃了安逸,选择走上革命道路。 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恩师——一位名叫史笔直的老革命家。史老先生的言传身教,在他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成年后的温济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回华县开展地下工作。为了掩护身份,他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长,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 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温济厚回乡后不久,便得知恩师史笔直被当地军阀刘振华杀害的消息。刘振华的暴行,让温济厚悲愤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他决心继承恩师遗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温济厚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带领农民反抗地主和军阀的压迫。他带人抓捕了贪污腐败的粮秣代办处处长杨宝和,清缴了其多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他还联合进步人士,驱逐了包庇差役、欺压百姓的县长叶振本。 温济厚的行动,触动了反动派的利益,也暴露了他的身份。敌人开始四处搜捕他,妄图将他扼杀在革命的摇篮里。 1928年5月,温济厚和几位同志正在秘密开会,商讨转移事宜。不幸的是,一位叛徒告密,国民党军警包围了会场。温济厚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温济厚进行了残酷的拷打,妄图逼迫他供出组织的秘密。然而,温济厚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 最终,敌人黔驴技穷,决定将温济厚公开处决。1928年5月29日,温济厚被押赴刑场。一路上,他高呼革命口号,慷慨赴义,年仅25岁。 温济厚的牺牲,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的妻子曹氏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但她强忍悲痛,委托同村的青年温志德将丈夫的遗体运回家中。 为了纪念丈夫,也为了给孩子留下最后的回忆,曹氏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她要和丈夫的遗体拍一张全家福。 在温志德的帮助下,曹氏将温济厚的遗体整理干净,换上寿衣,安放在村西庙门口的椅子上。温志德在后面扶着温济厚的遗体,曹氏则抱着年幼的孩子,站在丈夫身旁。 “咔嚓”一声,相机定格了这悲壮的一幕。照片中的温济厚双目紧闭,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曹氏和孩子依偎在他身旁,神情哀伤。这张跨越生死的全家福,成为了他们一家最后的纪念。 为了铭记丈夫的牺牲,曹氏将孩子的名字改为温念赤,并经常给孩子讲述父亲的英雄事迹。 温济厚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烈士的缩影。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温济厚出身富裕,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为国为民的革命道路。 他的牺牲,令人扼腕叹息,也更显其精神的伟大。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其中有300多人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温济厚被追认为烈士,并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自颁发的纪念证书。 这张特殊的全家福,不仅是温济厚一家最后的纪念,也是对那个时代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 它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端坐在椅子上的男子,眼睛紧闭,已经离世。他身边的女子抱着孩
墨色绘梦师
2025-02-17 17:22:04
0
阅读:23
妞妞
英雄[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