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孙中山先生只活了59岁就离世了,当时黄浦军校己成立,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

翀水流年长 2025-02-17 17:29:09

可惜了,孙中山先生只活了59岁就离世了,当时黄浦军校己成立,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马上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英年早逝了…… 如果再给他20年时间,以他的威望,号召力,革命会成功的,可是他死后,群龙无首,找不出一个威望高的,爆发国共内战十年,然后日本侵华八年,外蒙古丢失,国家损失非常大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早在28岁时,孙中山便在给李鸿章的书信中提到,国家的未来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动荡局势中,孙中山深感中国军队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此,他提出了许多设立军事学校的计划。 1921年,孙中山在《军人精神教育》一文中再次强调,军人的素质与军事教育息息相关。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孙中山逐渐意识到,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苏俄的支持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孙中山终于在1924年得以实现这一愿望,创办了黄埔军校。 它的办学特色在于融入了政治教育的元素。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重视实战,强调学用结合。 这种注重实战的教学理念,使得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北伐战争还是其他军事行动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发挥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 与此同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首次设立,并在校内推广政治教育。 最初,戴季陶和邵元冲担任了政治部主任,但真正推动这一改革的,是后来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 尤其是在周恩来的主持下,政治部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此外,黄埔军校在其早期还通过设立报刊,进行思想宣传。 校内刊物《黄埔日刊》一度发行量达到三四万份。 通过这些刊物,学生、教官和工作人员分享革命理念。 另一方面,苏俄进一步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新式枪支、野炮、飞机等。 此外,苏俄还派遣了大量军事顾问和教官,直接参与到黄埔军校的教学和军事训练中。 早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已有多名共产党员加入其中,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926年3月,黄埔军校的学员中已有超过500名共产党员。 尽管当时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复杂。 通过这所军校,共产党为自己的军事力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黄埔军校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后人。 早期的黄埔精神可以总结为“敢于牺牲,团结奋斗”,这些理念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而此时创始人孙中山的健康不容乐观。 1925年,孙中山的病情急剧恶化。 孙中山仍然心系国家的未来和妻子的生活。 年仅59岁,饱经风霜的他身体已无法支配语言。 这一天,孙中山召来何香凝,希望她能帮助照料自己的妻子宋庆龄。 孙中山深知,宋庆龄年纪尚轻,而她的处境也可能因为自己去世而变得更为困难。 何香凝静静地握住孙中山的手。 她承诺将尽全力照顾宋庆龄,继续支持革命事业。 在家事遗嘱中,他简短地写下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 他的子女早已成年,并能自立,这份遗嘱中没有更多的叮嘱,仅有“自立”“自爱”的简洁期许。 然而,在关于国事的遗嘱中,他明确写道,自己致力于中国的自由和平等四十年,始终坚持要唤醒民众,联合世界上支持中国的民族。 他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必须继续遵循《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三民主义等指导思想。 孙中山清楚认识到,没有思想体系和信仰支持,革命的力量将难以持续下去。 3月清晨,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年仅32岁的宋庆龄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更是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她深知,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将承载着中山先生的遗志。 孙中山的遗体被防腐处理后安放于碧云寺。 为纪念孙中山,宋庆龄曾两次亲自前往南京,为中山先生选定墓地。 那时,孙中山曾在一次猎行中无意间提到紫金山的风水,并戏言希望自己将来能葬在此处。 没想到,13年后的孙中山,确实安息于此。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期,通过三民主义等理论的推广,他希望能引导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社会的现代化。 然而,孙中山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在他死后不久,蒋介石便通过四一二政变开始独揽权力。 他的路线渐渐背离了三民主义。 参考文献:[1]赵立彬,谷小水.林家有先生与孙中山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4(5):114-122286

0 阅读:29
翀水流年长

翀水流年长

翀水流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