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逝世后,中央为王稼祥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是当年人民日报对王稼祥同志追悼会的报道 王命先的父亲王稼祥因参与革命运动,早年并未过多关注家庭。 王命先由姑姑抚养。 长大后作为一名教师,他时常感到自己既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承担责任,又深陷政治风暴的阴影之中。 父亲多次远离家乡,参加革命活动,而他自己则因为父亲的名声,时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王命先深知,自己的一切努力与坚持,都难以摆脱外界的审视。 最终,王命先履行了日常的工作,晚课结束后,他独自徘徊在校园的湖边。 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妻子发现丈夫的遗物以及最终的尸体时,她无比震惊。 同样,王稼祥得知儿子自杀的消息时,也深深痛惜。 王稼祥并未消沉,他依然保持对党忠诚。 1972年,王稼祥在赋闲两年后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 信件的内容一方面详细说明了王稼祥的身体恢复情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希望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 周恩来在看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分。 从井冈山到长征,王稼祥始终与周总理并肩作战。 周总理深知王稼祥的贡献,但他也知道,王稼祥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承担过于繁重的工作。 因此,他将信件转交给毛主席。 毛主席在阅读信后,回忆起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转折点,王稼祥的这一票被视为拯救中国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毛主席表示,既然王稼祥想要重新工作,那就尊重他的决定,按他的意愿安排。 王稼祥在接受毛主席的指示后,于1973年成功当选为中共十大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稼祥的革命生涯起步于1920年代初期,他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发。 他最终在1928年进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返回国内后,他迅速得到了党组织的重用,先后担任了宣传部的工作,负责《红旗》等党刊的编辑。 他在1931年被派遣到中央苏区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1931年,王稼祥在红军的保护下,前往江西宁都,见到了毛泽东。 毛主席在一纸对联上写下了游击战的精髓。 王稼祥在看到这副对联时,深受触动。 毛主席并没有停下,随即拿出了一些军事文件,指引王稼祥继续学习。 就在此时,一包空烟盒从毛主席的口袋里掉落,王稼祥迅速拿出自己的香烟准备献上,但当他打开烟盒,却发现里面仅剩下两根烟。 王稼祥感到一丝尴尬,然而毛主席毫不介意,两人一边抽烟,一边讨论起军事。 随着毛主席的逐步退出前线,王稼祥和他的会面逐渐减少。 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王稼祥因冒险深入敌后,遭遇了空袭,腹部重伤。 弹片嵌入体内,危及生命,然而前线的卫生所无麻药,他只能在痛苦中,接受了长达八小时的手术。 王稼祥在长征途中主动提出,自己可以暂时被留在沿途的农家休养,等康复后再去追赶大部队。 然而,毛主席坚决不同意这一提议。 于是,王稼祥被抬上担架,紧随大部队行进。 与毛主席的再度会面,王稼祥直言不讳地提出,德籍顾问李德的军事观点过于偏激,应当由毛主席来担任总指挥。 到了1935年,红军成功抵达遵义,并暂时甩开了敌军的追击,王稼祥趁此机会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上,博古和李德等人坚持认为红军的失败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然而这一说法显然无法成立。 毛主席指出,失败的根源在于放弃了游击战的战术,采取了冒险主义的方针。 王稼祥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直接批评博古等人的错误,并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担任红军总指挥。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成功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行程,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 尽管由于健康原因,他一度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在1972年,他身体有所恢复,便请求重返工作。 然而,他那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和旧伤导致的健康问题,最终使得他无法继续承担沉重的任务。 1974年,王稼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在他的追悼会上,周恩来亲自前来慰问,紧握王稼祥妻子的手。 邓小平也在悼词中指出,王稼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贡献者。 参考文献:[1]叶政,张伟.论王稼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独特贡献[J].榆林学院学报,2024,34(1):6-10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逝世后,中央为王稼祥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是当年人民
逐梦星辰海
2025-02-17 17:29:29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