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风采#【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支持聚变产业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是被全人类寄予厚望的未来能源方式,也被誉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聚变能是最有希望成为能够同时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下一代能源。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建议,将聚变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前布局未来聚变燃料供给产业链。
■创建国家级聚变尖端制造创新中心
严建文表示,随着全球能源安全竞争加剧,世界主要国家在核聚变领域布局明显加速,国际聚变技术发展迅猛。当前,商业公司已成为聚变能开发的重要力量,自2018年以来,聚变商业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到今年全球已有约50家企业开展聚变能应用攻关。
我国磁约束聚变发展从2000年以来开始加速,特别是参加了国际热核聚变堆计划(ITER)以后,我国磁约束聚变相关科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步入国际磁约束聚变的“第一方阵”。在国家长期支持下,我国已经在聚变科学、技术、工程发展上形成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重大研究设施、平台和研发队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完整的聚变发展基地。同时,我国聚变的商业发展、资本投入也在加速。
严建文建议,对标国际聚变发展战略,将聚变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升到国家层面,形成关键技术清单,加强现有实验、大规模数值模拟、聚变材料研发和测试等,同时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上提前布局。另外,还要提前布局未来聚变燃料供给产业链,并对国产供应商自身的原材料、关键器件供应来源、需求、时间表等进行穿透性分析,健全聚变产业链、供应链,以支持创建国家级聚变尖端制造创新中心。
■高端装备制造要加快进口替代
严建文同时也是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次全国两会,他还准备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提案”。严建文说,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而进口替代可以说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我国产业安全的应有之义。
因此,严建文建议,要加强对国产龙头企业支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以国产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前瞻性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配图为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