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问题】我国的主攻人才的发展都要优于接应,到现在甚至出现了大赛上2号位几乎无

达尼林斯呢 2025-02-18 14:30:33

【球迷问题】我国的主攻人才的发展都要优于接应,到现在甚至出现了大赛上2号位几乎无人可换的情况,那为什么不在早期发现边攻人才时就有计划的宏观调控平均培养。不是说要培养强力接应,而是起码培养出几个合格的可以撑起2号位的边攻,这样不是更有利于边攻生态吗?

首先林斯不是老师,只是跟大家一起聊聊天的好朋友~~~。我就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吧。这么多年看球下来,确实也发现我们中国女队在接应方面人才培养确实比其他位置稍微薄弱了点。比如当年辽宁就很明显,拥有正牌主攻王一梅、杨昊、张越红和楚金玲,还不能转会,导致有的主攻国手时不时坐板凳。而且伦敦周期国家队比赛一度死守四号位,二号位基本不打,现在看来非常匪夷所思。

我觉得这个现象有很多原因吧,①国家队传统就决定了接应的用人,蔡斌指导带国青确实着重培养了几位接应,但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用人理念不太一致,陈指导的国家队用跑动接应,蔡斌指导带国青培养强力接应,蔡的国青为国家队输送很多人,惟独缺了接应。

②远古时期接应是要承担大量调整传球串联任务的,相当于前后排衔接关键人,包括到伦敦周期,中国女队的接应都还有大量传球任务。所以,理念就决定了那段时间这些接应在进攻地位上是(第三)主攻,要把最强的攻手放在四号位。随着女子排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队(尤其是欧洲女排)把接应从串联任务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重要进攻点。郎导也在里约周期建立了新的中国接应范式,没有彻底放弃接一传的传统,但会适当解放接应的地面和串联任务。郎导还非常重视主攻的二号位能力,她带队的时候,我注意到大多数主攻都在反轮参与过二号位进攻,进一步抹平了接应强攻绝对实力上的差距。但这终究只是改良,没有动摇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接应培养模式。

其实从各个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原因,大家什么想法呢?

0 阅读:6
达尼林斯呢

达尼林斯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