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兰州老照片:民国兰州城市内外风貌

帝梦聊历史 2025-02-19 15:04:10
1932年的六、七月间,岛崎役治一行从河南前往陕西甘肃,沿途遍访古迹,本篇照片均摄于甘肃兰州境内 图一:一架水车矗立在黄河里,上方通过拍摄的这张照片是黄河中设置的水车,从河中汲取的水通过竹管穿入城墙,这些水都是省政府公署专用。 图二:岛崎役治在兰州境内,经过一处峡谷,他看到这处宽约5里、长约50里的肥沃土地,全部都是盛开的罂粟花,清道光末年鸦片种植开始从陕西传入甘肃,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烟农的主要生计来源,再到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鸦片更成为军饷和军火的主要来源。 图三:在兰州城墙的黄河岸边,岛崎役治看到很多男子在挑水,当时城内用水困难,主要来源就是黄河,普通百姓一般都是从河中来回挑水,因为水很浑浊,挑回家再淀清,到了冬季黄河冰封,只能凿冰取水。 图四:兰州城内西关附近阿干河下游,一座造型奇特的木廊桥,这就是兰州著名的“握桥”,又称卧桥。 图五:黄河岸边的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桥”,建成之后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图六:在中山桥旁,拍摄的黄河对岸,临水之山为白塔山,因山顶有一座建于元代的白塔而得名,照片中的古塔为明朝时期重建,依山体错落而建的建筑群为慈恩寺,俗称为白塔寺。 图七:在大铁桥建成之前,黄河南北两岸之间是通过二十四条小船绑定在这样的铁柱上连接成舟桥,从而达到使行人通过。随着黄河铁桥的落成,昔日起到重要固定作用的铁柱逐渐被人所遗忘,被随意丢弃在河滩附近。 图八:从兰州供兰门向南出发大约三里左右,便可到达五泉山。登上山顶可以眺望到绝佳的风景,位于山麓的崇庆寺也因为泉水的缘故被叫做五泉寺。寺院的创建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明初洪武年间,此后又多次经历了重修。清同治年间因兵灾的缘故,原本雄伟的寺院只留下了孤零零的金刚殿。 图九:黄河岸边很多人忙碌着,这是从上游西宁而来的编组皮筏子,抵达兰州之后进行解编,自古以来,黄河上游的百姓一直利用牛羊皮缝制成气囊,在激流中运输。 图十:一处大型皮筏正在解缆,该筏为横四纵三十,共120只皮囊编组成筏,每只皮囊可承重4百斤,整个皮筏承重4万斤左右,当时主要运输的是羊毛和烟草,操作的水手都是回民。

0 阅读:39
帝梦聊历史

帝梦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