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味中药是保肝降酶的“高手”

润泽记笔记 2025-02-20 00:16:17
1.茵陈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它能够刺激胆管上皮细胞,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松弛胆管平滑肌,促进胆汁的排泄,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此外,茵陈中的有效成分还能够保护肝细胞的完整性,增强肝细胞再生的能力,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在治疗黄疸型肝炎等肝脏疾病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时,茵陈常作为主药使用。如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对于湿热蕴结导致的黄疸及转氨酶升高有很好的疗效。临床观察发现,黄疸患者在服用茵陈蒿汤后,随着黄疸的消退,转氨酶也会随之下降。 2.垂盆草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含有垂盆草苷、黄酮类等成分。它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清热解毒和利湿退黄的功效上。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细胞的炎症损伤。同时,垂盆草还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对于黄疸型肝炎患者,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间接保护肝脏,从而降低转氨酶。在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方面,垂盆草有一定的应用。例如,在临床观察中,将垂盆草制成汤剂或中成药(如垂盆草片)给患者服用,发现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在一段时间后有所下降。对于一些因病毒感染引起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使用垂盆草配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转氨酶下降更为明显。 养肝护肝 医学科普 肝病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