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凭借一股清廉的劲头从清华园走进了湖北巴东,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他曾公开表示,他的月薪为5100元,但儿子是北大学霸,不需要靠他的钱,国家也为他提供了人才房。简朴的话语背后是他对贪腐现象的深刻认识和坚定的反腐决心。然而,巴东并不像他期待的那样简单,县里的种种问题更像是一场硬仗等待着他。
上任不久,陈行甲收到了一封5000多字的公开信,信中详尽描述了当地百姓的艰难困苦和官场的不作为。这封信犹如一枚炸弹,在论坛上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点燃了陈行甲反腐的决心。他迅速成立调查组,执着于清理贪腐的蛀虫。然而,这条反腐之路充满荆棘:当地官商关系盘根错节,威胁恐吓接踵而至,甚至他的妻儿也成为贪腐分子威胁的筹码。陈行甲的公交车里还被装上了炸药,这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真实的反腐战场。
平阳坝河堤被暴雨冲垮的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陈行甲决定彻查这一事件,却遭受到了来自上方的阻力。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不移,最终将“中标大王”及其背后的保护伞一一送进了监狱。这场反腐行动让陈行甲直面现金、名表、金条等各种诱惑,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保持清廉,并将这些贿赂证据全部上交纪委。
陈行甲不仅打击了贪腐,重塑了巴东县的官场清风,还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贫困。他积极倡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帮助贫困家庭,让巴东的旅游业逐渐回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资,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就在大家期待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职。他心里装着更大的目标,那就是普渡众生。陈行甲的反腐事迹和对贫困的关注不仅仅是对一个贫困县的治理,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深刻警示和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