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四圣心源》-四时脉体原文¹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²人与天地同气

飞翔说健康 2025-02-22 18:29:55

自学《四圣心源》-四时脉体

原文

¹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²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³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理解

¹这句讲的是自然规律,自然界的万物在春夏表现出蓬勃的生长力,在秋冬时万物又蛰伏于地下,落叶归根。

²“人与天地相参也”,春夏阳气生、长,人体的脉象浮于体表,表现出浮,升的状态,秋冬季阴气逐渐降于地表之下,而人的脉象也表现为沉降。

³春天时人体的脉象以升为常,体内的阳气开始升腾;夏季人体的脉象以浮为常,阳气到达顶峰, 脉相也相应的浮于表面;秋天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人体的脉象也开始下降;到了冬季,阳气全部蛰伏于地下,地面之上皆为阴气,这时人体的脉象也如自然界的阳气一样沉入骨中,表现出一种内敛的状态。

原文

¹《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²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³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⁵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⁶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⁷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⁸秋日下肤,蛰虫将去。⁹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¹⁰升降浮沉,随时变更。¹¹寸脉本浮,而一交秋冬,则见沉意。¹²尺脉本沉,而一交春夏,则见浮机。¹³此气化一定,毫发不爽也。

理解

¹《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间的变化,阴阳四时与之对应。

²春天阳气初萌,天气逐渐变暖,逐渐发展为夏日的暑热。

“忿”:解释为劲急;“怒”:解释为寒杀

秋天的劲急之气,发展为冬气之寒杀。

³四季轮回交替,人体的脉象也跟随季节变化而升降沉浮。

规、矩、衡、权这四个字是用来形容脉象的,“中”:是合的意思。“规”:为圆之器,“矩”:为方之器,“衡”:为秤杆,“权”:为秤锤。

那整体解释,就是春天阳气初萌,万物复苏,人体的脉象表现为轻虚而滑,如同画出来的圆一样;夏天阳气升到顶峰为暑,人体的脉象表现为洪大方正,像画出来的方形,意思就是刚劲有力且宽阔;秋天的肃杀之气,脉象如浮毛轻涩而散,像秤杆平衡,高下必平;冬天万物蛰伏,阳气潜藏,人体之脉如石且沉而滑,像秤砣一样。

⁴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微微上升,阴气也微微下降。

⁵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微上升,阳气微微下降。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人体的脉象也与之相对应。

⁶-⁹春日的浮脉,就像鱼在水波之中游,春日万物开始复苏的一派景象。夏日的脉象充盈洪大,犹如蓬勃生长的万物。到了秋天,那些藏在土中准备过冬的虫类,开始藏匿自己,此时的脉象由浮开始沉。而到了冬天,阳气内藏,冬眠的蛇虫藏伏的非常严实,这时的脉象沉入骨,而人呢也要避寒深居,减少外出。从自然中了解自己的身体,体现了天人合一,更需要遵从自然规律,方能安然处之。

¹⁰脉象的升降沉浮,随四时的变化而变化。

¹¹-¹²在春季时,寸脉浮,表示气血开始向外发散,然而一旦进入了秋冬,气血开始内沉,寸脉也开始下沉。

反之在秋冬季,尺脉沉,表示气血内藏,一旦进入了春夏季节,气血发散于外,尺脉浮。

¹³这种人体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这是确定不变的事,丝毫不差的。

原文

¹仲景脉法:春弦秋浮,冬沉夏洪。²弦者,浮升之象。³洪者,浮之极也。⁴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能遽沉。⁵大约春脉沉而微浮,夏则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则全沉。⁶仲景脉法,原与经义相同耳。

理解

如果大家学过前面的“脏腑脉象”,那么这段文字就非常好理解,且好记忆了。

¹仲景脉法:春脉弦,秋脉浮,冬脉沉,夏脉洪。

²-⁵弦:如春之阳气浮升;洪:如夏之阳气浮至极也;浮:秋乃金气收敛,脉微降,未沉也;春脉由沉脉慢慢转向浮脉,入夏则脉全浮,秋脉由浮而转向沉,入冬则全沉。

⁶仲景脉法原本与经义是相同的。

0 阅读:2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