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李鹏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视察时的照片。当时李鹏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照片中的他与陪同人员穿着藏蓝色的中山服,显得非常朴素和接地气。 1981年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正值初夏时节。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鹏身着一件藏蓝色中山服,和陪同人员一起深入基层视察。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水资源丰富却难以充分利用,这里的水利建设情况牵动着这位水电专家的心。 在视察中,他仔细询问了当地的水利设施状况,关心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显示出专业水利工作者的敏锐视角。 李鹏在水电领域的专业背景源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世纪50年代,李鹏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深造,专攻水电工程。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利电力技术,为日后在水电部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苏联求学期间,李鹏表现出色,但他始终坚持学成后要回国效力的信念。当时苏联方面曾表示希望他留下工作,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将在苏联学到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国家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东北地区工作期间,李鹏养成了深入基层的工作习惯。他经常深入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他特别重视农村水利建设,认为这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根本。在他看来,水利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水电专家,李鹏对农村水利建设格外关注。他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在多次基层调研中,他都特别关注农村灌溉设施的建设情况。他提出要把农村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让水利工程真正发挥效益,服务于农业生产。 1981年在永靖县的这次视察,既是他作为水电部副部长的职责所在,也体现了他一贯的工作作风。那件藏蓝色中山服,朴素而庄重,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视察中,他特别关注了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这个时期,李鹏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他深知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既要重视技术先进性,更要考虑实用性。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他在水利电力部门工作期间,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黄河上游地区,水利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永靖县位于黄河流域的重要位置,这里的水利设施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1981年的这次视察,李鹏特别关注了当地群众用水难的问题,他认真听取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当地水利设施的具体情况。 永靖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李鹏在视察中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他强调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需求,要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要。 在农业灌溉问题上,李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建议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型水利工程,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同时,他也强调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既要满足当前的用水需求,也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专业的水利工作者,李鹏特别重视新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他提出要在永靖县的水利建设中引入当时较为先进的水利技术,但同时也强调这些技术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他主张技术引进要注重实用性,确保这些技术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在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方面,李鹏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他认为要把现代化的水利技术与传统的水利经验相结合,既要学习先进经验,也要尊重当地群众的智慧。他特别强调要培养本地的水利技术人才,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李鹏强调水利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要真正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工作思路对当地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水利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方面,永靖县的变化是显著的。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用水难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这些改变直接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展望水利事业的未来发展,李鹏在视察中提出了长远的发展思路。他强调要把水利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虑,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他提出要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1981年,李鹏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视察时的照片。当时李鹏担任水电部副部长
历史有小狼
2025-02-22 18:39:35
0
阅读:801
用户10xxx22
致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无矢而安
亲民、爱民、为民
独善其身
那时候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朴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