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本人那得是有多么的好看啊茹竞华,王其明:“一位工程师回忆,当年在营造学社工作时,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是在夏天的北海,她身着白色旗袍,配带翡翠首饰,洁白翡翠辉映中的林先生真是漂亮。据报纸上登载,《人间四月天》曾想请台湾的演员饰林徽因,该演员看过林徽因的照片,认为林长得几乎近于完美,她没敢答应。我们见到林先生时,她已是近50岁的中年人了,加上身体不好,十分瘦弱,但是明亮的双眸,颦笑间的一对酒涡,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她不一般的美。”
林徽因的学生说:“1946年深秋,我们十几个年轻人作为新生,跨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大门。那时,建筑系刚刚成立,我们成了第一班的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老师,一位是吴良镛先生,一位就是林徽因(系主任梁思成先生当时正在美国开会)初见林徽因,她清瘦美丽的身影、朴素的衣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雅的气质、侃侃而谈的风姿、博学多才的智慧,光彩照人,令我们这些青年学子耳目一新。更难得的是她那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们有点拘束的心情很快地放松下来。”
陈衡哲的妹妹在《我碰见的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里是这样讲的:“1931年……有一天,我和朋友去山上玩,走到半山腰,一顶轿子从山上抬下来。我瞅见轿子里坐着个年轻姑娘,那长相,真是美极了,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刚想多看两眼,轿子就下去了。我当时心里就想用‘惊艳’这俩字来形容。旁边的人跟我说,那就是林徽因。你说用什么话夸她好呢?‘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些词都不合适。她不单长得漂亮,从脸上和眼神里都能看出她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学问和气质。我这辈子,就认定她了,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人。从来没有哪个人能让我看了一眼就忘不了,一辈子都佩服。”
常莎娜:“林徽因先生是著名的才女加美女,气质高雅,初次见面,林先生很亲切地和我聊了聊,我跟梁伯母呢,林徽因我印象很好。而且她特别善良,初次见面,林先生很亲切地和我聊了聊,她知道我刚从美国回来,又问我在那里怎样,我就简单讲了自己先到波士顿、后到纽约的经历,他们曾经在美国求学多年,话题从敦煌扯到美国,一下子彼此都感到很熟悉了。”
梁从诫同学:“当时林徽因已年过45岁,而且久病在身,面容略显憔悴。但谈起话来仍很精神,并给人一种清新灵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