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的心理“施工图”最近读到一个心理学实验,震撼到我了心理学

范明情感 2025-02-23 15:31:55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的心理“施工图”

最近读到一个心理学实验,震撼到我了

心理学家给一群3到5岁的孩子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吵架,妈妈突然摔门而去,留下孩子哭得一塌糊涂

实验组的孩子在看完视频后被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办?”

答案扎心到不敢细想

绝大多数孩子要么选择“听话地等妈妈回来”,要么开始“讨好爸爸”,甚至有孩子哭着说:“一定是我不乖,妈妈才会走。”

这是个多么典型的场景啊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情绪失控时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举动,正在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处理关系的模板

父母吵架≠发泄情绪,孩子的耳朵永远在记录

你随口的一句“我忍不了你了!”就是在告诉孩子,冲突只能通过逃避来解决

你的一声咆哮“闭嘴吧!”正在教会孩子,愤怒比沟通更有效

最致命的是,当孩子长期目睹家庭关系的失控后,他们会习惯性地把一切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都是我不好,才让这个家变成这样。”

有句话说得好:原生家庭的毒,都是在不经意间种下的

那怎么破?别怕,咱有解药

父母如何不在吵架中“教育”孩子?

1.当孩子在场,强迫自己冷静

实在忍不住了,就转移战场,哪怕去厕所吵,也别让孩子正面围观

你以为的夫妻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孩子心里一辈子的阴影

2.事后和孩子复盘

吵完了也别假装没事,孩子又不傻

他目睹了过程,也需要个交代

比如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刚才吵架,是因为我们意见不一样,但我们会好好解决。你不用担心,这不是你的错。”

3.减少情绪化语言,多表达感受

吵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吵得太烂

如果你只会喊“你根本不在乎这个家!”

孩子听久了会形成一个逻辑:家庭关系里就是指责与防御的对抗

试着换成:“刚才你没有回应我,让我觉得被忽视了。”

这不光对孩子有教育意义,也能让冲突降温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做法的核心是:让孩子明白,问题可以被解决,感情可以被修复,而他的存在永远不该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未来对世界的解码器

不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变成讨好型人格或逃避型伴侣,那现在开始,在家庭冲突中管住嘴

孩子看不到摔门而去的父母,才会学会做一个理性温柔的大人

0 阅读:0
范明情感

范明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