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2月15日,广州,一对夫妻出去旅游,期间妻子去了趟公厕,回来后抱怨坑位的屎冲不掉,结果,没过多久,妻子就染上了诺如病毒,接着就开始发烧呕吐,而男子接触妻子后也“中招”,男子在6小时后发起了高烧!网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信源:央视新闻——上完公厕,夫妻俩接连中招……警惕这个隐秘传播方式!) 广东,一对夫妻,先后出现呕吐、腹泻。妻子先倒下,症状来得又急又猛。几个小时后,丈夫也扛不住了。回过头捋一遍,唯一的线索指向妻子去过的那趟公厕。 女厕排长队,她等不及,进了一个没冲干净的蹲位,待了几分钟。出来不到一小时,就开始上吐下泻。丈夫几小时后也出现类似症状。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如厕行为,怎么就成了病毒感染的导火索?公厕里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如果这事儿能发生在他们身上,是不是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细思极恐。 这可不是什么都市传说,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类似的情况感染诺如病毒,一人中招,全家遭殃。这病毒到底怎么传播的?普通人又该如何自保? 很多人对诺如病毒的理解还停留在“病从口入”,以为只要不吃不干净的东西就没事儿了。 这病毒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还能在空气、物品表面甚至手部残留很长时间,而且病毒量极少就能让人中招,甚至可以通过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被人吸入。 这对夫妻,很可能是妻子在公厕里吸入了空气中的病毒,或者碰了被污染的设施,比如门把手、水龙头、厕纸架等等。 出来后又没好好洗手,病毒就这样被带回了家。丈夫随后中招,可能是因为共用餐具、拥抱、接触手机等等,病毒在家里迅速传播开来。 如果一个公厕就能让人短时间内感染病毒,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高危地带?哪些行为最容易“踩雷”? 诺如病毒不是什么新病毒,但它的传播方式经常被人忽略。它不仅仅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更多时候,它会藏在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 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公交车扶手,甚至是超市的购物车,都可能是病毒的“藏身之地”。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生冷食物就能避免感染,大错特错。诺如病毒特别容易污染某些特定的食物,比如贝类海鲜、生食的蔬菜水果,甚至是没有彻底加热的熟食。 这病毒顽固得很,一般的酒精消毒根本杀不死它,必须用含氯消毒剂才能彻底清除。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全家感染”的情况。一个人感染后,如果没有做好隔离和消毒,病毒很快就会扩散到家中的各种物品上,比如毛巾、餐具、遥控器等等。家人不经意间碰一下,就可能反复感染,陷入“循环感染”的怪圈。 广东夫妇的遭遇,只是公共厕所卫生管理乱象的冰山一角。网友们炸开了锅,“难道我们出门上厕所还得自带马桶刷吗?”这句调侃,道出了大家对公共卫生管理的深深不满。 公共厕所的卫生问题,不仅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基本信任。许多公共厕所的清洁频率低,消毒不到位,甚至连基本的洗手液和纸巾都无法保证。这些“卫生漏洞”,不仅让人感到不安,更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要及时隔离并就医。对家庭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公共厕所的卫生问题,不仅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基本信任。希望全社会都能共同关注公共卫生问题,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卫生、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
“细思极恐!”2月15日,广州,一对夫妻出去旅游,期间妻子去了趟公厕,回来后抱怨
傻瓜叫阿哥
2025-02-23 18:34:21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