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冬天,大连港来了批特殊客人。十几个裹着厚棉袄的乌克兰老头,揣着被体温焐

时代的漂流瓶 2025-02-24 00:15:11

1992年冬天,大连港来了批特殊客人。十几个裹着厚棉袄的乌克兰老头,揣着被体温焐热的图纸,在零下20度的寒风里缩成一团。 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尼古拉耶夫船厂最后一批能造航母的专家。当时乌克兰刚分家,国营食堂连黑面包都限量,这些造过"海上巨兽"的工程师,正蹲在船坞边啃冻土豆。中国用三倍工资把他们请来的时候,连最资深的工程师都懵圈——我们连驱逐舰都造不利索,突然要搞航母?直到看见瓦良格号锈迹斑斑的船体,才明白这艘被拆得只剩空壳的"废铁",就是乌克兰老师带来的教具。后来十年发生的事堪比爽文:辽宁舰横空出世,052D驱逐舰下饺子,连燃气轮机都从"心脏病"变成"中国心"。最魔幻的是2004年,沈阳黎明厂突然冒出个乌克兰老头,每天揣着伏特加上班,硬是把AL-31发动机图纸倒背如流。现在歼-20用的WS-15,据说还留着斯拉夫血统。但有个秘密藏在珠海航展的玻璃柜里。2018年展出的轰-6N机腹下,那个能挂超音速导弹的装置,原本该是图-160的"心脏"。当年我们连设计图都谈好了,结果美俄联手搞破坏,逼着乌克兰把最后11架白天鹅全拆了。有个工程师偷偷藏了块钛合金蒙皮想当纪念,第二天就被CIA特工搜走了。现在看歼-20总师杨伟的采访才明白,当初没拿到图-160反倒是好事。就像学霸被撕了参考答案,硬是自己琢磨出更牛的解题思路。当轰-6K带着高超音速导弹绕岛巡航时,不知道莫斯科和华盛顿有没有想起,当年那个被他们联手封杀的中国学生,如今正在考场自己出题了。

0 阅读:0
时代的漂流瓶

时代的漂流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