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从2月10日起,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其明确规定,对明显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和行政处罚等情形,限制办理相关公司登记或者备案,已经办理的予以撤销。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关闭店铺、跑路”等行为,并负责“善后”工作的群体。其往往在收取高额报酬后,“帮助”企业“金蝉脱壳”,规避法律风险,包括转移资产、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等等。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更侵蚀了社会诚信基础。可见,“职业闭店人”这颗毒瘤必须切除。
以往,“职业闭店人”屡屡得手,一是钻了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不严格的空子,使“职业背债人”轻易为跑路者承担债务;二是利用了预付费管理制度中的一些漏洞。
《实施办法》出台,及时且有效地填补了相应漏洞。一方面,它明确了“明显滥用”的判断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规避行政处罚等具体情形,为执法部门提供指引,避免执法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办法》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如限制办理相关公司登记或备案,对已办理的予以撤销。(正观新闻)#职业闭店是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