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在中国的首展,展的主题叫做“最后的审判”, 人内心中最终的审判来自于哪里?很好奇,艺术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人心升起这样的思考。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集中展示了卡特兰近30件作品,而我们也在这片开阔中开始了自己内心的审判。 审判之一:什么是真实?进门处是展品中最大的一件,题目叫做《菲利克斯》,一个放大的猫的骨架,是否会让人产生这是恐龙骨架的错觉?我们的感觉是否就是真相呢?感觉有时会自欺,而我们并不会意识到。 审判之二:关于生死。展品中有几件都带有生死的思考。名为《无题》却明明宣告着死亡的作品,地面上挖出的墓穴,一堆黄土,无可回避的终极归宿。名为《呼吸》,却安静得像是永恒睡去的纯白雕塑,一切归于平静。《永恒的爱》中,依偎着的骨架,爱与死亡在一起,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 审判之三:重要关系。展厅中有两张大尺寸遥遥相望的黑白照片,一幅名为《母亲》,一幅名为《父亲》,一双合十的手以及一双靠近的脚,一张透着虔诚一张写满承担,有时候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来源于和父母的关系,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经历,在最深最深处,我们对关系的本质依然怀有最深的期待。 审判之四:美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当然有着震撼人心的美。当我们觉得美遥不可及的时候,会误以为美是高于生活的事情。而缩小的尺寸,让我们能距离美更近一点。有时候人会觉得美好的东西都是遥不可及的,都是不属于自己的,而我们忘了,如果我们把心放松一点,美好明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这个画面就很美。 审判之五:我是谁?以自己的形象作为作品的载体,如《迷你的我》中那个好奇又游离在外的我;《精迷你》中,千千万万不同面貌的我;《无题》中滑稽一刻的我;《我们》中,一人分饰两角的我。“我”似乎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我”好像千变万化,但是“我”中又永远都有一部分不曾改变的东西。 此外,《喜剧演员》中那只胶粘香蕉的讽刺意味,《不怕爱》中那个躲藏起来的庞然大物,几个以马的标本为载体的作品,整个屋梁上的群鸽,细看每一件都有其意味,当我们真的问问自己那些我们忽略了的问题,答案浮现的时刻就是自己内心中的一次审判。
798尤伦斯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海德娜娜
2025-02-24 11:57: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