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8岁的乐韵纵身一跃,从13楼窗台跳了下来。临死之前,母亲一遍又一遍

坚强的小猫咪 2025-02-25 13:29:00

1995年,28岁的乐韵纵身一跃,从13楼窗台跳了下来。临死之前,母亲一遍又一遍地谩骂:你白瞎了这么漂亮的脸蛋。连个大款都没傍上,活着干什么呀?母亲的冷漠,让乐韵彻底心寒。

1995年,香港一栋老旧公寓楼下,围满了神色各异的人群。救护车的鸣笛声刺破了寂静的夜空,却也无力挽回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坠楼者,是年仅28岁的乐韵,一个曾经被誉为“最有潜力成为巨星”的内地女演员。

“白瞎了这么漂亮的脸蛋,连个大款都傍不上,活着还有什么用?”这是乐韵坠楼前,她母亲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句饱含怨恨与失望的咒骂,彻底击垮了乐韵心中最后一丝希望,将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乐韵的一生,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绚烂,却最终陨落。从15岁出道即惊艳四座,到被《红楼梦》剧组钦点出演王熙凤,再到远赴香港却沦为有妇之夫的情人,最终坠楼身亡,乐韵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都指向了她那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1967年,乐韵出生在上海一个单亲家庭。她的父亲在她出生前就离开了,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或许是因为生活艰辛,又或许是天性如此,乐韵的母亲性格十分强势,对乐韵的控制欲也近乎病态。

尽管家境贫寒,乐韵的母亲却倾尽所有,让她学习唱歌、跳舞、礼仪、插花,试图将她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女孩。在母亲的精心打扮下,乐韵出落得亭亭玉立,明艳动人。

然而,在乐韵母亲的心中,女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件可以用来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她从小就向乐韵灌输一种扭曲的价值观:美貌是一种资本,要利用它来傍大款,当明星,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母亲的长期洗脑下,年幼的乐韵逐渐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并将“傍大款”视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她努力学习各种才艺,刻意打扮自己,只为了吸引那些有钱人的目光。

15岁那年,乐韵被导演选中,出演了电影《大篷车上》中的一个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她凭借着出色的外貌和灵动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乐韵的演艺之路顺风顺水。17岁时,她就在电视剧《相逢在大篷车上》中担任女主角,一炮而红。她的照片被印在挂历上,风靡全国。

当时,正在筹备拍摄《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也看中了乐韵,邀请她出演王熙凤一角。乐韵来到剧组后,凭借着高挑的身材、圆润的脸庞和灵动的丹凤眼,艳压群芳,被众人誉为“活脱脱的王熙凤”。

然而,就在剧组即将敲定角色的时候,乐韵却突然提出退出。因为此时的她,正沉迷于“傍大款”的梦想。

在拍摄一部香港电影期间,乐韵认识了比自己大26岁的演员罗烈。罗烈成熟稳重,风度翩翩,很快就俘获了乐韵的芳心。更重要的是,罗烈在香港拥有雄厚的财力和人脉,这让乐韵的母亲看到了“嫁入豪门”的希望。

在母亲的怂恿下,乐韵毅然放弃了出演王熙凤的机会,跟随罗烈前往香港发展。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即将过上幸福的生活,却不曾想到,这才是她噩梦的开始。

到了香港之后,乐韵才发现,罗烈早已有了家室。他将乐韵安置在一栋别墅里,让她做自己的情人。乐韵想要离开,却被母亲劝阻。母亲告诉她,要抓住罗烈,破坏他的家庭,自己才能过上富太太的生活。

然而,乐韵的“小三”身份很快就被罗烈的妻子发现。罗烈的妻子找到乐韵,当众羞辱了她。罗烈也开始疏远乐韵,不再给她任何经济上的支持。

失去了罗烈的庇护,乐韵在香港举步维艰。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能靠着母亲寄来的一点钱勉强度日。更让她痛苦的是,她背负着“小三”的骂名,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眼看着女儿“傍大款”失败,前途尽毁,乐韵的母亲也开始对她进行无情的指责和谩骂。她嫌弃乐韵没有本事,没有能力,白长了一张漂亮的脸蛋。

在母亲的长期打压下,乐韵的精神彻底崩溃。她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吃饭,整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1995年,在一个绝望的夜晚,乐韵选择了从13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乐韵死后,她的母亲并没有感到悲伤和愧疚,而是冷漠地表示“白发人不送黑发人”,甚至没有参加她的葬礼。乐韵的葬礼,最终由她曾经的经纪公司出面操办。

乐韵的一生,是一个被母亲操控的悲剧。她从小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被灌输了扭曲的价值观,最终在追求“傍大款”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走向了毁灭。

乐韵的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父母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而不是带有功利性的。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将他们变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

0 阅读:58
坚强的小猫咪

坚强的小猫咪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