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过去这些年的中超,赛季初就被外界喊保送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一般早早喊出被保送的,绝大多数时候,都因为各种原因保不了。。。
喊出保送是什么原因呢?
无非是希望把竞争对手的争议判罚“放大化解读“!前面被放大了,舆论压力大了,到后面裁判就会更加谨慎!甚至不排除会让个别裁判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赛会制第一年的码头,当时有人为了舔后悔哥,授意裁判搞点小动作。急的后悔哥当时拍桌子来了一句--你TM想搞我?所以你再看赛会制后两年,码头就很难占到便宜了。
第一轮蒋圣龙那个动作我说过,10个裁判8个会给红牌。但是李海新不给行不行?从规则上,他一定能找到不给的理由。
引用裁判放大镜公众号的一段话--“VAR只有在可以出示直接红牌且裁判员的判罚是“清晰、明显的错误”或者是“遗漏的严重事件”时方可以介入。在这个案例中,因为蒋圣龙的踩踏动作我们在前面说了他属于一个橙色地带,也就是说可以出示红牌,因此,在裁判员没有判罚的情况下其实就属于一种遗漏的严重事件,此时VAR是必须选择介入,相反如果裁判员李海新第一时间判罚了黄牌,那么这就不是一个清晰明显的错误,VAR是不能选择介入的。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VAR选择介入是正确,裁判员回看后判罚黄牌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中超这种级别的比赛,对于球迷、球员的认知,结合过去的判罚尺度,相对来说出示红牌的争议要小。但是从漂亮足球、公平足球以及世界判罚标准来说,这种判罚也是符合当下FIFA判罚尺度的。”
足球竞赛规则,每一年相较于前一年都会有微调的地方。而每一年中国足协在裁判员培训上,主抓的方向也不一样,而今年的重点在抓尺度统一。
未来的29轮联赛,如果再出现类似于蒋圣龙踩吴亚柯的动作,那我们就要看标准是否一致。
最后说个结论--我不看好申花的夺冠前景,一来我不相信保送。
二来如果一个教练在五换时代,场场都是用13、4个人,在漫长的旅途中,这就不是一个冠军教练该有的操作。
一行出塞
一语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