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看出曹操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句话点破,曹操反应是这样的!

虫子天下 2025-02-25 17:48:11

话说,曹操为了扩大地盘,也为了增加自己的影响,开始带兵攻打汉中的张鲁。 在曹操成功占领汉中之后,司马懿与曹操之间的一段对话,直接显示出司马懿和曹操两个人之间的心理历程。对此,在书中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在这番对话中,司马懿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刺探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司马懿表示,“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就是告诉曹操,要想成为真正的“智者”,就要去攻打刘备和诸葛亮。一旦曹操不选择进攻,那曹操就不是“智者”。好在,曹操的心思不在这句话上,不然按照曹操的脾气,司马懿早就被杀死了。 于是,有了这段对话之后,司马懿再次韬光隐晦,不再发表只言片语。因为他深知自己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没必要再刺激曹操。而曹操,也只是把军队停留在汉中,以休养生息为名,没有进攻刘备和诸葛亮。 这边曹操按兵不动,那一边诸葛亮却同样从容不迫。与诸葛亮的从容不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仅仅是蜀中的老百姓人心惶惶,生怕曹操来进攻,而且是除了诸葛亮之外的,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人,都如坐针毡,也担心此时曹操来进攻。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力证,为啥只有诸葛亮气定神闲呢?只能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进攻蜀中。 于是,当东边的张辽,与东吴的孙权交战的时候,曹操依然是待在汉中,没有领兵想救。但是,当张辽初胜而孙权初败的时候,曹操就有了离开汉中的理由。于是,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来进行佐证: 却说张辽闻孙权在濡须将欲兴兵进取,恐合淝兵少难以抵敌,急令薛悌星夜往汉中,报知曹操,求请救兵。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就下江南。”操乃留夏侯渊守汉中定军山隘口,留张郃守蒙头岩等隘口。其余军兵拔寨都起,杀奔濡须坞来。 其实,曹操问“此时可收西川否?”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质问司马懿,没想到司马懿很乖巧,不再回答,而是刘晔替曹操找到了台阶。由此也可见,司马懿是真正的大智慧,看到曹操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已经用言语点破,只是没有“死缠烂打”罢了!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个人见解

个人见解

2
2025-02-25 21:29

曹操是与张鲁大战后得东川,且后勤并不轻松,地盘和刘备一样是刚拿下,人心还未稳定。

虫子天下

虫子天下

虫子阅读,发现不一样的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