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1.古人对胃病早有认识,心下痛多为现在所说的胃痛,常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2.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多样,包括胃痛、嗳气、反酸、隐血等。
3.胃病病机从阴阳、气机、胃气虚实和邪气角度,有胃虚热、胃寒、胃阴虚、气滞血瘀、胃气虚、湿盛、痰浊等情况。
4.治疗胃病常用手段是补益脾胃之气和活血化瘀理气,前者常用香砂养胃丸加减,后者常用失笑散加丹参等。
5.胃气以降为顺,补益脾胃时也需考虑通畅胃气,加理气活血药。
6.胃病常见的病机有胃火旺、胃阴虚和胃寒盛。胃炎多为胃虚火旺,实火较少,胃寒盛也较常见;胃溃疡则常见胃阴虚。
7.治疗胃虚火旺常用胡黄连,胃实火大时加知母;胃寒盛用高良姜,轻症加大砂仁用量。
8.治疗胃阴虚,常用石斛搭配玉竹、麦冬等。若因肾水不足导致胃阴虚,酌加女贞子、制何首乌等,一般不用熟地黄,因其易引起胃部不适。
9.胃阴虚型溃疡普遍且多夹瘀血,治疗时谨慎活血化瘀,古人用失笑散,重者加丹参等。
10.治疗胃阴虚少用香燥理气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用活血药要防胃肠出血,且不能一味滋阴,要兼顾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