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五年,一尼姑向纪晓岚求对联,结果他张口就对尼姑说:“一笔直通;两扇敞开”,谁知,尼姑听后瞬间羞愤难当竟破口大骂,纪晓岚反连连大笑道:等等,我还没说完! 在清朝的文人雅士中,纪晓岚可谓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才子。虽然他出身名门,家族显赫,可在朝堂上却始终不得重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民间的声誉,人们都说这位大学士虽然官运不济,却是个真正的文化奇才。 在北京城的各大茶馆里,常常能听到说书人讲述纪晓岚的故事。说他年少成名,雍正八年就被誉为神童。可到了科考时,却只考取了二甲第四名,做了个不起眼的散官编修。这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引起不小的议论,有人惋惜他的才华被埋没,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天意使然。 纪晓岚与乾隆皇帝之间的关系,堪称清朝君臣之间的一段奇缘。乾隆多次当众训斥他是"无用腐儒",甚至因为亲家获罪而被连带获罪,被发配到遥远的乌鲁木齐。然而,乾隆却又离不开这位才华横溢的臣子,三年后就将他召回京城,继续担任编修一职。 在朝廷内外,纪晓岚以其出口成章而闻名。每到一处,总能随口吟诗作对,妙语连珠。有一次在某座茶楼,有人请他对对子,他不假思索就能对出一副巧妙的对联,引得满座喝彩。这样的故事在京城里传为美谈,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大学士的真才实学。 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带着一众臣子南巡,纪晓岚自然也在其中。一路上,他总能用妙趣横生的对联逗得众人开怀大笑。即便是面对一些棘手的难题,他也能轻松化解。这种才思敏捷的本事,连一向不喜欢他的乾隆也不得不暗自赞叹。 不过,纪晓岚的性格却与其他清代文臣大不相同。他生性洒脱,从不刻意讨好权贵,也不热衷于朝堂之事。他更喜欢吟诗作对,编修书籍,甚至常常出入烟花之地。这样的行事作风,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可谓独树一帜。有人说他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有人说他是李白的再世,但这些都道不尽纪晓岚的真性情。 这样一位才子,虽然一生都不受朝廷重用,却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正是这样的反差,造就了后来在泰山斗母宫那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联风波。 泰山自古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被称为五岳之首。斗母宫作为泰山上最著名的寺庙之一,香火鼎盛,常有各地香客前来朝拜。乾隆五十五年,当地新建了一座佛堂,正值乾隆带领大臣们前来巡视,更是让这座佛堂蒙上了一层皇家气象。 在场的文人雅士们都知道纪晓岚的大名。有人曾说,这位大学士虽然不擅权术,却是当世少有的文坛奇才。听闻纪晓岚也在随行队伍中,斗母宫的尼姑们便恳请乾隆,想请这位饱学之士为新建的佛堂题写对联。 当时在场的官员们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们深知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更是以诙谐著称。有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说这位大学士向来语出惊人,不知今日又会有什么妙对。乾隆见此情景,也乐得成人之美,便让纪晓岚题写对联。 纪晓岚提笔写下"一笔直通,两扇敞开"这八个大字时,周围的香客们还在赞叹这对联写得好。但很快,佛堂里的尼姑们就发现了这对联的另一层含义,顿时羞愤难当。一位年长的尼姑更是指着纪晓岚,斥责他亵渎佛门清净之地。 眼看场面一度尴尬,在场的文人们都为纪晓岚捏了一把汗。但见多识广的官员们却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他们知道,以纪晓岚的才学,定能化解这场风波。果然,纪晓岚不慌不忙,示意众人稍安勿躁,说对联还没写完。 他随即挥毫续写,将对联补充为"一笔直通西天路,两扇敞开大千门"。这一下,原本带有调侃意味的对联,瞬间变成了一副意境高远的佛门颂词。在场的人无不赞叹纪晓岚的才思敏捷,就连那些原本愤怒的尼姑们也转怒为喜。 这件事后来在文人圈子里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人们说,这不仅体现了纪晓岚的机智过人,更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文学功底。确实,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部浩瀚的典籍,收录了从《永乐大典》到清代的众多典籍,堪称中国古代最全面的文化总集。 纪晓岚一生虽然官运不济,但他以超群的才华和洒脱的性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嘉庆皇帝追赠他"文达"的谥号,可以说是对他一生才学的最好褒奖。
在乾隆手底下干活,好好干绝对不吃亏?兆惠因为乾隆的误判,被人围到了黑水营,事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