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碰上了一件糟心事,实在让人郁闷不已。从事实和法理上来说,朋友都是有理的

海南易宸社会 2025-03-10 11:43:16

最近,朋友碰上了一件糟心事,实在让人郁闷不已。从事实和法理上来说,朋友都是有理的一方,律师和法官也都明确认定朋友是唯一合法权益人 。然而,有些人却非要做出错误且绝对的决定,还不断给朋友和开发企业股东施压。他们给出的理由荒诞至极—仅仅因为朋友是孤身一人,而对方有三十人,怕上访,要维稳。 一直以来有种观点流传甚广:法律的最高原则并非单纯替个人伸张正义,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换言之,当个人和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似乎法律就会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体。但这种看法实则是对法律的误解。从根本上讲,我国法律的制定是基于人民的意志,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的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意味着法律不会因为人数多寡而厚此薄彼,无论是一人还是三十人,合法权益都应得到平等保护。 还有人说法律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公众利益。以烟草行业为例,人人皆知香烟危害百姓健康,从维护公众健康角度出发,最简单的做法似乎是关闭所有烟厂。然而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未采取这一措施,原因在于烟草公司每年上缴巨额税收。但这并不能说明法律忽视公众利益,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需要权衡多方面因素,是在健康、经济、就业等复杂的社会利益中寻求平衡。而且,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法律也出台了诸多规定,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要求香烟包装标注警示标语等,这都是在维护公众利益。 常有人觉得法律只相信证据,不看重事实。就像“你妈是你妈”这种看似简单的事实,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就必须通过DNA检测这类证据来证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所说的事实,并非单纯的客观事实,而是经过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因为客观事实往往难以完全还原,只有通过合法有效的证据,才能在法律框架内认定事实,确保司法公正。证据规则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法律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客观事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比如在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就要求当事人积极收集和提供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法律对事实的认定和权益的维护。 有人感慨在权力面前,法律显得渺小。不可否认,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个别权力干预司法的现象,但这绝不是普遍状态,也违背法治精神。在法治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基石,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有力武器。我国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监察法》的出台,强化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对法律公正的破坏。法律虽不是万能的,确实需要道德和文明的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可以被质疑,它始终是普通公民维护自身权益最坚实的后盾。 @中国网 @大河报 @中国政法大学

0 阅读:0
海南易宸社会

海南易宸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