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网友问得太棒了!为啥图2电影放映员还打快板?有的猜是“地方特色”?有的猜是“

赵弘谈科技 2025-03-11 09:32:27

这位网友问得太棒了!为啥图2电影放映员还打快板?有的猜是“地方特色”?有的猜是“部分电影特色”?还有的猜是“给无声电影配音”?标准答案是:这是普遍现象!

大量的档案、回忆录告诉我们:电影放映员也是宣传员,所以在电影放映前、间歇等,用打快板的形式宣传政策!⚠️所以这是一段关于电影与宣传的“共和国史”。

¹ 那年头电影放映员的门槛较高。放映机器打开了,但不一定是电影哦!《梁平县志》第620页:“电影放映队利用放映前的时间,加映幻灯片,宣称好人好事和报刊摘要,并以快板、说唱等形式宣传时事政策”。

² 从电影史、共和国史的角度说,“到1964年,中国农村电影队的建设基本上已经深入全国的乡村”。《中国电影历史图志》第448页:“放映队伍并没有仅仅将其工作局限于一个简单的技术工种,而是附加了政策宣传的特殊作用。”

³ 划重点:“编制上,电影放映队的人员分为国家干部身份和社员身份。国家干部身份的工资由国家统一发放。农村电影放映员的选拔很严格,除了会操作放映机之外,放映好影片,还要宣传好当地的各项中心工作,要为思想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任务服务。

⁴ 举例:放电影《李双双》前,河北昌黎县果乡放映员张子诚自编自唱的快板是:“电影队,来村庄;放的是夺印、李双双;映前还把快板数,把党的政策、当前生产、好人好事说端详;看得社员干劲起,都把双双做榜样!”

⁵ 这位张子诚放映员还写过一本书,《六十春秋电影情》,第101页:“刘子骞深知宣传总任务是电影放映员的光荣任务,他挥动画笔,彻夜绘制,完成了近百幅色彩绚丽的幻灯片。田延光,一有机会他就练习说唱和打竹板等基本功,还学习山东快书、大鼓书等,掌握朗诵、快板、皮影等六种说唱形式”。

⁶ 这些都是为了宣传服务。

⁷ 为了让群众看电影,从中受到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史》(第6卷)第2449页:“考虑到工农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放映队采用幻灯片、快板等形式,做“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农村放映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观影方式。”为此,放映员有时候还会事先搜集当地素材。《中国电影传播史》第290页:“广东省兴宁县电影放映队第1队在放映《槐树庄》之前,都要先去访问贫农、下中农,然后编成山歌或快板,在放映前用当地话说唱。”

⁸ 说唱多少时间呢?五六分钟到十来分钟不等。《即将逝去的生活 汤溪百工口述实录》第572页:“当初大家最感兴趣的电影是战斗片,其次是戏曲片、喜剧片。年轻人最爱看爱情片,不过那时候很少有这类题材。有时忘了带竹板,我就随便取块瓦片代替,边敲瓦片边拿着话筒说。”

⁹ 神奇的是,到现在个别地方还有电影放映员、还有开场前的快板表演,甚至旗袍表演,吸引群众一起看电影、一起学政策!科学人医疗社会史

0 阅读:0
赵弘谈科技

赵弘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