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传·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旧藏」
煜杰谈文玩
2025-03-11 16:35:28
清代铜鎏金无量寿佛:鎏金岁月,佛韵悠长
在古玩的璀璨星河里,清代藏传・铜鎏金 “无量寿佛” 造像,宛如一颗散发着神秘光芒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收藏爱好者的目光。
先看外观,此造像高 20.5cm,长 13cm,宽 9cm,总重 877.1g,比例协调,造型规整。以铜为胎,质地坚硬纯净,为后续工艺奠定良好基础。鎏金工艺精湛,金层虽有岁月磨损痕迹,却更添古朴韵味,在光影下闪烁柔和华贵之光。
佛像头戴精美宝冠,冠叶线条优美流畅,边缘精细打磨。面容安详,眉眼低垂,似含慈悲俯瞰众生;鼻梁挺直,嘴角带若有若无笑意,尽显宁静祥和。身披袈裟,纹理雕刻细腻,褶皱自然,似随风飘动。其上錾刻图案丰富精美,线条细腻,栩栩如生。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莲花座造型饱满,莲瓣圆润肥厚、层次分明,边缘上卷,立体感强,象征佛法清净神圣。
清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藏传佛教受朝廷重视推崇,在中原广泛传播。当时主流审美既追求华丽精美,又注重宗教内涵与精神气质,大量精美的藏传佛教造像应运而生。
铜鎏金工艺历史久远,起源于春秋战国,经秦汉发展,唐代水准较高,明清更为成熟。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应用,工匠不断创新改进,提升造像美观与耐久性,赋予其神圣庄严氛围。
与同类清代藏传佛教造像相比,此 “无量寿佛” 造像独具优势。工艺上,从铸胎、鎏金到雕刻,各环节要求极高,尽显工匠技艺精湛。艺术风格融合藏传佛教特色与清代审美,神秘庄严中透着华丽细腻。文化寓意深刻,无量寿佛象征长寿、福气与佛法永恒,寄托美好向往与精神追求。且历经数百年,保存相对完好,鎏金未大面积脱落,雕刻细节清晰,十分难得。当然,同类造像在题材、造型等方面有共性,但此造像细节与神韵更突出。
艺术审美上,它以传统风格、细腻雕刻与精美装饰,展现藏传佛教文化深邃内涵与独特魅力,极具感染力。市场价值方面,藏传佛教造像受收藏市场青睐,需求渐升。[2020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一件尺寸、工艺相近的清代铜鎏金藏传佛教造像以 58 万元成交] ,此造像工艺精湛、文化内涵深厚、品相良好,潜力巨大。不过,收藏市场多变,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普通收藏爱好者入手时,需留意铜质、鎏金质量、雕刻精细度及修复痕迹,了解市场动态,谨慎投资。
这件清代铜鎏金 “无量寿佛” 造像,是宗教、艺术与历史的结晶,承载丰富价值。关于它,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