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度依赖饭馆:生活靠自己创造,食物也应靠自己】有个事情百思不得其姐:既然称作牛马无产阶级报酬之低,那为什么现在人普遍不是自己做饭呢?你一个上班族为什么不带饭呢?
发觉一个现象:哪怕现在最穷苦的人,也是按照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黄焖鸡饭、新疆拉面桂林米粉、热干面来衡量日常消费的。这些看着似乎也是微不足道,但至少要比自己做饭贵1倍以上,量更少、油更多、更不卫生、科技狠活多,这是常识。
日伪时期的“满铁”扳道工李玉和,当时算是绝对高薪了,能养活一大家,还是每天带饭盒。
在美国看到的大部分大超市,都有Lunch Box,带饭用的午餐盒,都有五花八门品种,这是普通工薪层包括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过去我家里条件肯定算是好的,但是20岁以前就没去过餐厅吃大餐,也没喝过酒,一直严格要求。工作以后如果条件达不到或者食堂太烂,干脆自己带饭热饭,有的还是统一蒸汽热饭。现在哪怕开车外出到野外,也能带着冰箱放上几顿饭,自己加热饭吃,自得其乐。更不用吃那些不明不白的东西。(具体怎么到当地挑饭馆,也有一些诀窍呐[挤眼][二哈][酷])
现代牛马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多花30分钟精力,自己起火、自己带饭、一起热饭呢?
聚居的几个人成立一个合作伙食单位,也可以呀?这是集体主义的初级阶段,恰恰是资产阶级最不愿意看到的。【人类的合作是最了不起的东西】
舌尖上的美食[超话]日常生活科技与狠活